【自己就可以與主神溝通---如何打電話給菩薩?】
不論你的主神是誰,也許是菩薩、媽祖、母娘、關聖帝君、…,都沒關係。在需要心靈依靠時,都可以自己祈求,直接與主神溝通,不用透過別人。
首先,深呼吸,吐氣。深呼吸,吐氣。深呼吸,吐氣。……把所有的悲傷、不快樂、…都吐掉。
接著,在心裡恭請主神九次。當這樣唸「恭請南無觀世音菩薩」九次,就等於打電話給菩薩,便能與菩薩連上線,菩薩一定會聽到。
只要你需要時,不管任何時間、地點,都可以這麼做,自己就可以跟菩薩說話,菩薩一定會聽到。
如果你希望能跟菩薩回家,那麼,在靈魂回家之前,如果你覺得過去曾對不起某個人,或曾做錯什麼事,現在你都還來得及說對不起,都還來得及跟菩薩懺悔。
【如何知道菩薩會保佑?】
自己恭請菩薩,跟菩薩訴說你的期盼之後,接下來只要很認真、很努力、守本分,菩薩就會在生活中賜予你力量、適時的給你靈感,助你改變自己的人生。
【放不下】
當我們在做一件事,就應該專心做。工作時間努力認真做,休閒時間好好放鬆玩。
如果在出國散心,卻想著工作還沒做完,這就是「放不下」。
為何會放不下?
該工作時沒好好工作,這份「心虛」會讓我們放不下。
擔心結果不如預期,這份「恐慌」也會讓我們放不下。
該盡心時,讓自己全心用心。
該放手時,讓自己自在放下。
【你放手了嗎?】
人生有太多事情,因為害怕失去,所以放不下。
因為放不下,所以有所執著。
因為沒有安全感,所以想掌控。
因為想掌控,因而形成了我執,造成自己痛苦,對方也痛苦。人際關係的緊張僵局也由此產生。
學習放手…
學會放下…
【對與錯】
●誰對?
●誰錯?
●如何認定?
●對與錯之間,有那麼重要嗎?
●依你的心去做
有人問菩薩:「原本志同道合、一起走在修行路上的朋友,竟然選擇走了另一條路,我心痛他為什麼改變?我不了解!」
菩薩:
「人生在修行路上,不同時期,會出現不同的心靈導師或朋友,在人生道路上一起成長前進。
當人生道路走到了岔路,一旦彼此選擇不同,便會開始走不同的路。
當選擇不同,也許你覺得對方做錯事了,但是他可能不認為他做錯了。
身為修行的人,也許你覺得對方的做法牽涉到錢,某些行為是不妥的,但也許他自認為他的做法是在利益眾生。
誰對?誰錯?
對與錯,沒有絕對。
我從以前怎麼教大家,現在這些答案還是如此,未曾改變。
即便如此,沒有人有資格評判別人的選擇是對或錯。就算你了解他所有的來龍去脈,也沒有資格評判。因為,對方有他自己的選擇。
當一個人經過思考,覺得這樣做沒錯,對那個人而言,那就是沒錯。
而任何人更不能在事後跳出來指正其他人:『為什麼你早就發現某某人的做法錯了,卻不告訴我?』
沒有人有資格告訴你!你有你自己的判斷和智慧。
任何人只要覺得選擇某一條路是對的,就去做。覺得是不對的,就不做。
包括在工作上、社會上,遇到你覺得不妥的現象,有人選擇忍氣吞聲,有人選擇對抗,都是自己的判斷,自己的選擇。
任何事情,你想過了,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。
對錯如何認定,由自己主張,沒有人可以左右你,你也不要去左右別人。
而且,對與錯,真的有這麼重要嗎?
你不是當事者,那麼事情對與錯,有這麼重要嗎?關你什麼事呢?
你不是當事者,如果你聽到一些耳語,如果你知道一些來龍去脈,也不要自詡當正義使者,不要當傳播者。
如果你不了解所有事情,卻當傳播者,你不會知道當事人有多受傷。
如果你是智者,那麼,對於觀察到的事情,對於聽到的事情,傳到你這裡,就到此為止。
你的心中可以有所評判,但評判在心中,不語,不需說出來。
如果你說出來,想提醒旁人、想讓旁人也知道,說到底,最終也是為了尋求支持和認同,你的心態便構成了語言取暖。
如果想得到語言掌聲,不可以踩在別人身上榨血、吸血,這對當事人是殘忍的。
做好自己的事就好。
平日菩薩教導大家的觀念,從以前到現在都一樣,未曾改變。
因此,覺得怎麼做是對的,就怎麼做。
不要花時間去檢視別人的心念言行。
但需時時檢視自己的心性言行,把自己做好,惕勵自己不要走偏。」
**********
有人問:老師自己常說「利益眾生,不能牽涉到錢;神明加持的結緣品,不能販賣。」但是老師卻賣書附結緣品?
老師:
賣書,是因為我是作家,靠寫作賣書維生。如果我不能賣書,難道要我直接賣結緣品和問事卷?菩薩的加持品和問事卷是不能賣的。當然,如果你們願意花錢買書來閱讀,增長自己的心靈智慧,這是一種選擇。如果你們不認同我的賣書附結緣品和問事卷的做法,想花錢買其他老師販售的開運商品,或直接花錢找其他老師問事,能得到心靈安定,那也是一種選擇。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。
【變】
●變化
●改變
●變,一瞬間
●不變,一念之間
●你的改變,你的選擇
●誰有必要提醒你?
●你期待著什麼樣的變化?
●你的智慧與判斷
●能否讓你做出對的選擇
世上有很多事情會改變。人們也會不斷要求自己去嘗試和變化。
一個人要變心、變偷懶、變成仇恨、變成抱怨,都只需要一瞬間。人心一旦變了,會把自己所有的行事合理化,不會覺得是錯的。
但是一個人也可以經由思考、智慧、理性判斷、尋回初發心,而決定不變。
別質問菩薩、老師或任何旁人:「你覺得某某事是錯的,為什麼不告訴我?」
菩薩:
對與錯,為什麼要別人提醒告知?這是自己的判斷。沒有人有資格左右你。沒有人有必要告訴你。
更何況,也許所有事情沒有絕對的對或錯……?
也許所有事情只是暫時走偏,最終會回到軌道………?
別人或自己的行為對不對,應該要用你自己的判斷與智慧,不需要別人背書,不需要菩薩背書。這也是菩薩賦予每個人都該學習的必修課題。
沒有人提醒你,或許你因此多繞一圈,那也是一種學習。因此,千萬不要抱怨人生多走一圈。
【團體中的修行之道】
●嘴巴上行菩薩道,行為卻在做造惡口的事情?
●一個人的好與不好,有些事情的是非對錯,並非我們用自己的眼光,就可以批評的。有些事情,我們還是要交給上天去評斷。
●團體是一個小型的人間修煉場,在大家認為安全的團體裡面,應該要發揮團體的功能,去做更多學習、做更多利益眾生之事。不應該再利用這樣的優勢,去做批評造惡口這樣的事情。
●好好地修行,切實的修行,言行合一,比說的都重要。
●生活中,我們應該多些讚美,少些批評。
●常常檢討自己是否在此時,也常常跟一群朋友,談著另一個人或是另一群朋友的壞話。
●不要說「那不是壞話」。只要是道人是非長短,就不應該。那樣的舉動就是造了口業。
●放手小練習,減少批評,多些讚美。因為每個人都是最棒的,我們都該用欣賞的角度,去欣賞每一個人。
這是上個月座談會的菩薩上課內容之一。也許這一個月來,大家進步得不夠,菩薩再次提醒大家團體中的修行之道,期許大家能在這方面更精進些。
批評別人,就是惡口。
如果一群朋友又開始評論起某某人,有沒有人可以當智者,是否可以站出來提醒:「我們這樣是在說別人壞話,別說了。別人要那樣做,是他的事。」
一個人有沒有好好孝順父母,不需要兄弟姊妹來評論。
一個人有沒有盡心努力做該做的事,不需要旁人來評論。菩薩都知道。
有些事,請交給上天去評斷。
【心甘情願】
●心甘情願不抱怨。
●心甘情願的做一件事。就要知道事情發展可能的結果是什麼?(可能吃力不討好,可能不會有人感謝你,得不到別人的感恩和感謝。)
●結果好與不好,都不應該影響到我們當初想要做這件事情的原因。(莫忘自己當初做這件事的初發心。)
●因為是心甘情願,所以任何的結果,我們都要虛心接受。
媽媽的角色,最常說:「做到流汗,被嫌到流涎」!
為人子女,別只是回應媽媽:「工作一整天,我也很累耶!」
很多時候,媽媽要的只是關心。
麻煩過去抱媽媽一下,跟她說謝謝!不要跟老人家頂嘴。
【愛】
●心甘情願從心願。
●心甘情願應該從心底發願。是心底想要做的,我們去做了,就不要有後悔與抱怨。(如果意識到自己在抱怨,趕緊調整。)
●只要意識到了這樣的願力,我們就認真去做,盡本分做好事情,這就是心甘情願最大的修練。
老師曾抱怨:我這麼辛苦的付出,到底何時,努力才能被看見?
菩薩:終有一天,努力會被看見。
老師:哪一天?
菩薩:告別式的那一天。因為會有很多人來跟你道謝告別。
【無我,無有】
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新觀念,「沒有最好」。
沒有並不等於一無所有,沒有才是真實的擁有。
我們一直在追求「有」,但我們仔細去想想「有」這個字的意義。有限、有盡、有量,這些的「有」都是有限制的,有範圍的。
只有「沒有」,也就是「無」,才能夠達到「無限」、「無盡」、「無量」。
真正的擁有是「無」,也就是「沒有」。
《心經》裡說道: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只有空,也就是沒有,才能度化一切的苦厄與災難。
【菩薩給的功課】
●是非,無對錯:是非放在心中,不要開口評斷對錯。
是非在各自心中,沒有絕對的對與錯。
●不參與小團體評論
●自我的判斷:我到底在做什麼?我的價值是什麼?
●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:不要一窩蜂跟著別人做選擇,你有自己的觀察。
●細心觀察:覺得不好的事,直接遠離,但不要批評。
●付出真心:包括真心關心家人,即使你覺得父母很煩。
●修行不艱苦:修行其實是辛苦的。菩薩之所以說「修行不艱苦」,是提醒我們把生活變成道場,言行舉止、行走坐臥之間,心中時時都有菩薩。頭頂有天,天有菩薩,菩薩一直在觀照著我們,監督著我們。
●走自己的路:過自己的生活,做好自己的事,不要試圖去操控改變別人。
**********
不要說自己苦,因為意念很可怕。
當你覺得自己苦,你的心就會很苦。
當你覺得自己很棒、很幸福,你的心就是幸福的。
當你覺得自己很幸運,那麼請記得珍惜每一刻。
要維持幸福的現狀,莫忘珍惜每一刻。
如果你遇到任何傷害你的人或事,如果有人做了讓你心痛的事,都請記得,感謝這些人曾經出現在你的生命中,一切都感謝。原諒、放下傷害你的人。
如果沒有過去這些人,就沒有現在愈來愈成長的自己。
面對所有,一切都感恩……
【菩薩心中坐】
修行靠自己。
菩薩心中坐。
事事無對錯。
唯有心中過。
放下即解脫。
放下做自己。
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,因為他們不是你。你只需要在意自己的心。心裏到底過不過得去,有沒有騙自己,自己知道,菩薩知道……
【生重病,行動不便,被裁員】
這位朋友真的很需要菩薩的幫忙,他自己也在心中跟菩薩祈禱讓他能抽中問事,果然第一個抽中他。
老師:
菩薩會安排工作機會給你。今天回家之後,要每天都很努力找工作,xx天內會有公司找你面談。至於最後要不要這份工作,由你自己決定。
畢竟,菩薩所賜的機會,要不要把握,決定權還是在於人們自己。
菩薩提點1:成功的人找機會,失敗的人找藉口。即使生重病,也要惕勵自己:不論人生境遇有多艱辛,也不要當一個為失敗找藉口的人。
菩薩提點2:即使生重病,還能帶給旁人很大的歡樂,其實是很有福報、很有福氣的人。人生即使身患重病遭逢挫折,也要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。
【年紀大了,記憶力差,忘東忘西,如何改善?】
改善方法有兩個。
1.不要承認自己老了。
2.只要把事情放在心上,你就不會忘記。吃銀杏或任何補品,都沒用。把事情放在心上,才會有用。
【能教佛祖的各種手勢嗎?】
研讀和了解經文想傳達的善觀念和意涵,並落實到生活中,會更有意義。
除了研讀自己有興趣的經典,也別忘了研讀心經。心經是非常重要的經文。如果心都靜不下來,唸任何經文是都一樣的。
【如何能順利接手家族事業並發揚光大?】
年紀雖輕,但懂得立下志向,是很好的開始。
想要順利接手家族事業,父母親就是你的菩薩。
由於個性優柔寡斷,有些懦弱,欠缺父親的果決,沒有母親的勤奮,所以需要從這兩位菩薩身上學習很多知識,訓練自己更有膽識些。
很多事需要按部就班,不能急。
父親和母親也沒有急,兩位長輩都是按部就班,把事情做好,穩紮穩打,才有今日的成果。
還要告訴自己:我是有足夠能力的,我一定可以的。
遇到不懂的事情,可以請教父親。
遇到害怕的事情,可以告訴母親。
父親講話雖然很直接,但都是苦口婆心,都是希望你少走一些人生冤枉路,因為父親經歷了人心詭譎,體驗過世事百態,是有智慧的長者。因此,對於長輩的話,要仔細聆聽。
一切一定會愈來愈上手的。
【承擔責任,做自己】
人生每一階段,都有不同的課題。
承擔責任,是很重要的課題之一。
當我們懂得承擔責任之後,也要學習另一個課題「做自己」。
做你自己。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。
當我們的人生只是「想」而不執行,會很可惜。有夢想,更要切實執行。
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,不在任何算命師手中。
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。
你才是自己的力行者。
菩薩所教的觀念,不是看過、聽完就好。把菩薩的智慧話語落實到生活,才是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