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望天際,菩薩在天空俯視著你。菩薩也在你心中。
菩薩在心中,佛也在心中,心中是大廟。跟菩薩溝通,不需假手他人。「恭請南無觀世音菩薩」連續唸九次,有什麼事,自己就可以傳達給菩薩。讓菩薩直接聽到你心中所想,最近發生的事,想祈求的事,需要菩薩救你、保佑你順心美滿,遇到煩心煩躁的事,惶恐不安,不知該怎麼做決定,不知如何解決,大大小小的事都可以跟菩薩說,菩薩會給你靈感。
人生本就苦。
苦中有重生。
生中有智慧。
智慧在心中。
靜下心來,智慧生。
人生是自己的,想怎麼過,你可以自己決定。
讓心休息放輕鬆,才能跟菩薩回家。
還未跟菩薩回家前,要先成就圓滿生,完成此生課題。盡忠職守,認真付出。
身為妻子、父母、員工、老闆、身為社會中堅份子,該做到什麼本份,自己知道。
菩薩給你一個功課:懺悔。
想想現在心中有什麼不好的心應該去除的,也許是仇恨心、嫉妒心、比較心…。
然後告訴菩薩:「我是一個不夠努力、懶惰、……. 的人,請求菩薩給我機會,讓我懺悔過後,能夠重新開始。」
不管別人怎麼對你,學習放下,學會原諒。
心中有善、有愛,什麼都不用怕。
愛無敵,善無懼。
心中有滿滿的愛,就有無可取代、超越上天的最大能量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六字大明咒】
六字大明咒:唵嘛呢唄美吽。
嘛呢:是堅持。人一定要堅持善心善念和慈悲。
唄美:是慈悲、智慧。
吽:是結合實現。
六字大明咒「唵嘛呢唄美吽」,可以去一切諸魔惡道,並把身上某些不好的東西衝出去、排出去。
唸「唵嘛呢唄美吽」時,頸椎、脊椎要直,才能讓氣正,不好的氣才能排出去。
六字大明咒唸法http://lsarah06.pixnet.net/album/video/179839641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普陀山菩薩上課】
●心寬則福深。
寬心則有福。
●謙卑
做什麼事都要謙卑。
眼中沒自己,看不見自己,自己不在己中,視為無,境已轉。
做個謙卑的人。你快樂,快樂就跟著你。
謙卑,能讓自己不見魔性。
太過高傲,會走火入魔。
如果謙遜,即不妄大。
要做不妄言、不妄語的人。
自己在心,以他人心為主。
人而端正,人而正直。
公平公正看待,不發聲,因為你不是當事者。
一切準則皆在心中,對錯皆在心中。
●你不說,我不說。
你說,我不見得要說。
肚量為大。量肚為大。
看對方做什麼,決定我們的行為。
不論對方做什麼,你的行為都要愛、善,說話都要有善意。
善心善意,一切美好。
●你苦嗎?
內心覺苦,苦說不盡。
苦是當下的、短暫的,苦不會久存。
如果過去的苦讓你苦,那是你自己拿出來回憶,讓你自己苦的。
苦應像塵埃,風一來,就該飛走。不要陷入其中。
●靈魂想回家
法輪常轉心中。
勿執著。行善言。讓善入你意念。讓人有依歸。讓心有依靠。
阿彌陀佛掌管西方極樂淨土。人走時,平靜、寧靜、不罣礙,才能跟佛菩薩回家。
●莫說
莫說一切世間準。莫說無常時有常。
莫說一切世間準則,世間人事不一定是按照你所看見的那一面。
人無一定惡。你看見的他,可能暫時是這樣。但人都會有傷心、失控的時候,不可把人標籤化。
生老病死才是正常。無常才是正常。
你可以努力,但結果不見得一定照著你想要的那樣走。如果堅持一定要照你想的,你會痛苦。
●無所求
不為自己,不為所求。
當心無所求,即成空無。
既成空無,就已成空。
放下就空。
提起有物,有物無空。
如果真空,無以言之,無以言盡,無法用言語說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施無畏】
千手千眼觀音菩薩,共有11面、40隻手,每一隻手上所持的法器都不同。其中有一隻手未持法器,乃「施無畏手」。
當你在真心施予別人時,沒有恐懼或害怕,遠離恐怖與焦慮。
做好事,不要害怕別人怎麼說、怎麼看。
如果你是真心想幫助人,善、愛應大於一切。
●佛門一門深入
人格之格
子容老師在普陀山某寺參拜時,菩薩要她注意觀察某個比丘。原來當時有位高官來寺裡,比丘給了他特殊禮遇,那位高官因此塞了兩疊人民幣給那位比丘,比丘竟順手收下。
菩薩提醒:佛門一門深入。就算佛寺再怎麼堅持,最終仍被人為破壞而改了規矩。出家眾再堅持,有時仍會被世俗所迷惑。為了生存,為了附和,所以無法維持原「格」。
人有人格,佛有佛格,神有神格,魔有魔格。
格,方正規矩。
守格,沒跳出,便沒失格。
為了生存,跳出格外。為了討好別人、為了貪,就會造成格不同。
人要有「格」,除了堅持,也需放棄許多東西(例如不貪),才能守住格。
維護格,格才能一直在。
修行中有魔鬼,讓人產生幻想、貪,一貪就中計,跳出格外。
當你已習慣無限制的格外,就永遠無法再回格內。
守格不易,看你為了什麼而低頭。
有些格可守,必守。
有些格可不守。
如果有些格可做可不做,太過堅持就會變成執著。
方寸之間要知曉。
格,木、木、木、木、木...之間,有距離。距離即規矩。
距離太近,則格格不入。
了解每一木本質不同,硬要群聚很難。
每一個人本有其自己的人格特質,強迫套用,格格不入。
所以,要了解別人的人格,尊重別人。
●菩薩為眾生而流淚
菩薩為眾生而流淚,因為眾生苦,渡不盡。苦海無邊,意念無盡。
盡力而為。
感同身受,才能救苦。
●感同身受
不會有所苦
利益眾生,關注重要的事。
面對所有人,真心、願意、不厭惡。
如果感同身受,不會對人生有所懷疑。
如果感同身受,不會有所苦。
●何謂虔敬?
雙手合十就是香。
心誠,萬事無有規矩。
心敬,何處何時都是恭敬。
心不亂,處處可修行。
心不惡,人人都可成佛。
●普濟
普渡眾生,渡濟人心
●心,誓必成空。
人,誓必成無。
事,誓必放下。
物,誓必有無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認同別人的付出】
真心付出無所求,本不應想得到任何微笑感謝、回報或功德。
如果聽到身邊的人說:「你知道我做多少嗎?」沒關係,大家都該尊重。
因為有的人真的很需要別人的認同。你能感受他,他才能覺得自己存在。
你一定要能同理他的感受,才能進入他的世界。
就好像很多媽媽都會訴苦:「你知道我為這個家付出多少嗎?」身為子女,請貼心的跟媽媽說:「媽,我們知道,你辛苦了。」很多時候,媽媽要的只是一份認同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2014.9.20功課】
●學會原諒
●不讓憤怒佔滿心靈
●事實對錯不評論
●堅持自己的生活平衡:優質生活自主權。別人在FB罵你,你有權將他從朋友名單中刪除。人家要怎麼說,隨他。
●思考人生的方向,訂出目標與短程計畫
【2014.10.26功課】
●你心中有什麼?
●你擁有什麼?
●每天做到感同身受
●施無畏
●安定你的心
●堅定信念
●愛無敵,善無懼
逛逛其他同學用心善心的筆記:
張玉君轉貼欣如Renee Chang的座談會分享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722457401124782
石頭Mary的座談會分享
http://blog.xuite.net/mary201310/twblog/2488944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