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子容老師說緣由:菩薩來中原,男相轉女相】

佛教是從印度發源。觀世音菩薩為了救渡更多人,從唐代開始,陸續在中原顯化神蹟。菩薩在中原落腳修行的第一個地方選在普陀山的一片紫竹林,當時那裡什麼都沒有。祂常幻化成老叟、老婆婆、小孩、婦女、等各種形象來渡人,人們並不知道祂是神、是菩薩。有一天,菩薩在紫竹林修行時,有村民發現佛光普照,於是紛紛跪拜,並請問祂是何方神明。祂說:「觀世音菩薩。聞聲救苦。」此後人們便陸續開始立廟供奉觀世音菩薩,如「紫竹林禪寺」、「不肯去觀音院」。

關於「不肯去觀音院」的由來,唐代時有一位日本僧人來到中國,請了一尊菩薩,欲迎回日本,船行經普陀山時,海面起了大霧,船不能行,於是只好靠岸。隔天船要繼續出發時,又再次起了大霧。

僧人請示菩薩,是否不肯去日本?

菩薩:「對。這裡有很多眾生需要渡化,我要留在此。」

此後人們便立廟供奉該尊菩薩,並將廟名為「不肯去觀音院」。

紫竹林禪寺的菩薩、法雨寺的菩薩、台灣的菩薩、……,是不同菩薩嗎?

其實,菩薩都是同一尊,但有不同法相,不同分靈

當時菩薩在普陀山渡化眾生時,一直都帶著助手善財和龍女。因此,普陀山的每一個廟所供奉的觀音,都有刻畫善財和龍女隨侍菩薩左右。善財童子具備衝勁、拼勁、積極向前的形象。而龍女菩薩手上握有琉璃球,負責把琉璃球所看到的告訴菩薩。

菩薩原本在印度是男相,但來到中原後,因為一般大眾對於母親的形象容易產生親切感,對女相的接受度較高,因此菩薩開始以女相示現。

所有眾生都是菩薩的孩子。觀世音菩薩不忍心孩子在外受苦,不管誰,不分惡人、善人,菩薩都渡化。

===========

【靜心。聽而不煩,遇煩不躁,遇躁不動】

紫竹林禪寺,是老師到普陀山的第一站。

在廟裡面,恰好遇到一大群橫衝直撞的香客,搶著擺供品、搶著插香、搶著拜菩薩。

菩薩告訴老師:任他們衝撞你,無須在意。你只需要靜下心來,全然的「定」。

靜心」。心情不因人言而波動。心沈穩靜定,才能把事情處理好,才能盡一點能力幫助身邊人。

普陀山因為成為觀光進香勝地,廟裡失去原有的千古幽靜,處處是吵雜的觀光客,即便如此,看看菩薩,菩薩仍穩穩坐著呢。

菩薩給的功課:「聽而不煩。遇煩不躁。遇躁亂不動。觀人人性。感受無常。

================

【靜觀】

菩薩給了老師另一個修行功課:「靜觀」。

那天老師觀察到:一大群香客手拿著香「搶」拜菩薩,完全不顧是否衝撞到人,也未想到撞到人是否該禮貌致歉。

「拜拜」和「修行」是不同的。

省思一下:站在菩薩面前的自己,是有德的修行人?還是只流於拿香拜拜的形式呢?

===================

【環探誰在?】

菩薩給了老師一個修行功課:「環探誰在」。

「環探」不需要轉動頭或身。站在每一個地方的當下,都用自己的「心」去觀察,看看有誰在身邊?

在這個功課裡,老師體悟到:不管人多人少,誰在呢?其實只有自己在、菩薩在。沒有人可以幫你,菩薩能幫你的也很有限。自己才是自己的貴人。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努力。

而別人做什麼,都是他的事,與自己無關。因果各自承擔

===========

【觀音菩薩悲運同體。你的眼淚流的值得嗎?】

老師跟菩薩問訊頂禮後,菩薩示意老師走向前,站在菩薩的右手邊。

當老師在跟菩薩禮拜時,瞬間看到菩薩的右眼流下眼淚。

老師:「菩薩,您為何流淚呢?」

菩薩:「悲運同體。我的淚是為眾生哭。我看到眾生受苦,感同身受而流淚。眾生太苦,我要一一救。我不捨眾生苦,我想要救他們,想要眾生不再輪迴。我努力渡化眾生脫離苦難,不斷用各種方式提點眾生,但是真正能夠聽進去的眾生卻少之又少。雖然如此,能救一個是一個,能幫一個是一個。眾生好苦所以我哭,為眾生哭。」

站在菩薩右前方的老師,繼續問:「菩薩,您的眼淚為何只流右邊呢?」

菩薩:「因為你讓我失望。我為了所有苦難眾生而流下淚,我也為你不夠堅強、讓我失望而流淚。菩薩的眼淚,為了眾生而流,不捨眾生受苦,但我不會為了傷害我的人流淚。你的眼淚,為誰而流?你竟然為了寥寥幾個人、為了聚集起來不到一個村落的人數在流淚,而且竟然是因為這群人傷害你而哭。你因為一點小事傷心難過到請求菩薩讓你的心不痛。你的眼淚流的值得嗎?不要再為了小事難過哭泣,因為一點也不值得!寧願為慈悲而流,也不因受苦折磨而流,尤其是傷害你的人,你更無需為他流淚。

菩薩流淚,心疼眾生。

眾生當知,今生課題。

菩薩能感受別人悲傷,眾生苦,菩薩也苦,菩薩一直在救。菩薩一直在幫助大家,希望大家解脫。

菩薩不捨得人們受苦,希望眾生能有所領略,知道今生為何而來,回歸本位,做好自己的事,避免輪迴受苦。

=============

【無受想行識】

老師來到法雨寺,跟著兩百多位比丘一起誦經做早課。

其中有一師父負責拿大木鎚敲木魚,叩叩叩…..連敲兩小時。

老師問菩薩:「為何師父可以拿大木槌連敲兩小時而不覺手酸?」

菩薩:「他根本不當木魚存在過,他也未分心去意識到手酸,所以他沒有酸痛的感受。」

============

【雙手合十在心中。認知,認份】

法雨寺做早課時,大家都在潛心誦經,老師也很虔誠的雙手合十跟著誦經。

由於誦經時間很長,老師連續幾小時雙手合十,肩胛骨和手都很酸痛。

實在酸到受不了時,想起菩薩剛剛說的「師父敲木魚不覺手酸」,於是老師也告訴自己:「我的手不存在、我的手不是我的、我的手不酸…」。

菩薩:你為什麼全程合掌呢?

老師:因為我想表達我的誠心。

菩薩:沒人規定要從頭到尾合掌。你看看旁邊的人,大家只有一開始合掌,現在手都是垂放下來的。

老師:對耶?不過沒關係!我還是堅持要全程合掌唸經,表達我的虔誠。

菩薩:你這樣根本不算虔誠。因為你的手明明很酸,所以你心裏一直在告訴自己「我的手不酸」,你執著外在行為,反而使自己心有雜念。而其他人雖然手垂放下來,沒有合掌,但雙手合十在心裡。誦經禮佛,合掌與否不重要,重要的是心。虔誠有很多方式。菩薩不在意外在行為,不要把外在行為當虔誠的表徵。「素心」比外在「素行」更重要。

生活中別忘了時時觀心自省,是做到素心?還是只有素行?不問別人,問自己。

比丘有很多禮儀規範,因為他們是比丘。不同人在不同位置,不要做超乎自己能力範圍能做的事。這是菩薩給的另一個課題:「認知,任份」。做不到,就做不到。

我們很渺小,能做的或許不多,能做盡量做。如果不知能幫別人做什麼,至少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或真誠的微笑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生活修行要懂得變通】

菩薩給了老師另一個修行功課:「不語」。

那一整天,老師都很謹守菩薩交代的「不語」。用餐時,一位很熟的長輩幫她夾菜到她的碗裡,老師也不語。

此時菩薩說了:「生活修行要懂得變通。生活在人世間要懂得人世間的禮節規範。我訓練你不語,但是遇到長輩幫你忙,還是應該說謝謝。連基本禮貌都沒有,這樣子的生活修行,變成了不知應變。我要求你不語,你便連對長輩說謝謝都沒有,這樣等於是把自己執著限制在『外在行為』,還是『沒放下』。」

=============

【人生自在,回歸本心】

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其獨特的時間線、時間點,不能比較。有些事必須先發生之後,才能對因果有所體會。就好比,為什麼有人會很年輕就面臨分離的課題?因為先感受生離死別,日後的他才更懂得珍惜緣分。為什麼有人很早就遇到家人往生?因為後續的他將更懂得珍惜生命。

時間線之內必須先完成一道課題,才能在下一個時間線去完成下一時間應完成的功課並圓滿因果,然後再跳去下一時間。

順其自然,皆有因果。」怎麼做能讓你自在,就自在做。

南海觀世音菩薩:「法輪常轉心中,人身自在,人生自在,回歸本心。」

一念之間,有人變得更好、更積極,有人變得更貪心。

別忘了時時觀心自省,問問自己有沒有變?當初你因為什麼決定要做?以前是這樣,現在是不是還這樣?你的初發心、單純心還在嗎?請把它歸位。回歸本心。

如果發現人生方向變不同了,靜下心來,面對自己的心,問問自己:你怎麼了?是環境讓你改變?某個念頭讓你改變?還是你看到了什麼?

內臟移位,人就會失去性命,因此五臟都應回歸到它原來的位子。

很多人事物都是一樣,把他安置安放在原本該有的位子,他會歡喜自在。

因此,每一個人事物都該放在他原本該放的位子。

不管環境變化,不變你心。

最終要回到最原始的初發心。當回歸本心。有心就有行動力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變】

◆變化

◆變,一瞬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◆不變,一念之間:心要堅定。

◆一個人變化是有原因的

◆你發現了嗎?當你發現覺得怪,請你用心觀察。

◆你的改變

◆你的選擇

◆誰有必要提醒你?沒有人有必要。

◆你的智慧與判斷,是否讓你做出對的選擇?

◆菩薩怎麼教,我們就怎麼做!

 

當彼此所選的路不同了,有人初發心變了,並不代表他走的路一定不對,只是個人目標不同了。因此,都要尊重。

每一位師父的言行對錯,都與你無關。他必須對他自己和他的主神負責任。你不是當事人,不看,不聽,不聞,不語,不抨擊,不需維護。

===========

該選什麼樣的老師跟隨修行?學習不要執著於一處

有人問:該選什麼樣的上師跟隨修行?

我不會幫別人背書,我不會幫任何人保證什麼,因為學習的過程是自己的。

我不斷的學習,跟大家一樣,我也會受傷,也會做錯決定,也會過度相信別人,也會覺得委屈,也會覺得傷心,也會覺得憤怒。我只是一個平凡人。當所有的情緒加在一起的時候,菩薩的一句話「當初菩薩怎麼教你的,現在從來沒有變過。」這警惕著我要堅持一樣的原則。

我不幫任何人背書,因我沒有那樣的能力與把握。我不幫任何人保證,因為我不能保證什麼。

願力可讓一個人堅持。

但貪心、慾心、妄心、嗔心、妒心、恨怨心、疑心、煩惱心、很多惡心也可讓一個人腐敗。

每個人都有很多課題要去面對,要自己去解決。

每個人都是辛苦的,但是這就是人生中的學習。

因此,該選什麼樣的上師跟隨修行?不一定要選。學習不要執著於一處。

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人,都是菩薩。每一個人都是老師。

學習不限於一處。學習不限於一師。學習不限於一書。學習不限於一方。

人人都是我們的菩薩。任何人都是我們的導師。

在每個人身上,我們一定都可以看見他值得我們學習和警惕的地方。

===============

行善何必執著於一處一方?

只有是有需要幫助的人事物,你有能力,就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。

很多地方都需要我們的幫忙,也許不只是金錢上的幫助。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。

只要你有心,處處都是福田地,無論功德大小。

社會上各個角落,有好多需要我們幫助的地方。把我們強大愛的力量散播出去,不限一處,功德一樣大。

做善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。

從心願,願心喜。只要有心,處處是福田

=================

【感恩前世,珍惜今生】-1

前世有緣,今生珍惜。前世因果生輪迴。

知曉前世因果,洞察今生課題。懂得放下,感恩釋懷,回歸今生解因果。

讓我們用愛牽繫身邊所有的緣份,用愛包圍,感恩祝福。

前世的記憶,在我們的心靈裡,埋下了一顆記憶的種子。 當今天課題來到,記憶的種子便要用智慧孕育灌溉,用生命學習,讓生活體會,習得智慧菩提。

我們的靈魂來到了這一世,想要學習,學會放下與懺悔,想要彌補過去曾經的遺憾。這些前世的記憶,就在我們與人相處的緣份中,漸漸的蔓延展開。

當你越懂得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份,前世的一切,便會出現今生課題,讓你明白與知曉因果輪迴與懺悔放下的重要性。

前世的種種,已經無法改變,更可能無法知悉。

但是只要我們認清當下,學會接受,釋懷與放下,便能讓自己的靈魂活在當下,生命充滿養份,接受陽光的溫暖灌溉,學會感恩,學會珍惜,這一切的輪迴都只是感恩的洗禮與生命的喜悅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感恩前世,珍惜今生】-2

◆懺悔

◆知足

◆付出

◆用愛化解一切,愛是解藥

◆只要你心中有愛,就裝不進仇恨

 

真心懺悔不解釋。不解釋你如此做的原因和心情,只有真心對不起。

很多事都是自己決定自己做的,不要找藉口。

發自內心的真實懺悔,是對一切都真心感到抱歉。不要只是口頭說「我是真心懺悔」。

懺悔很重要。願意懺悔,人便不會有那麼多紛爭,可以讓人不要種下因果。

剛剛對人口氣差,不願意說對不起,就會結下樑子被人回嗆。剛剛做的事,不願意說對不起,就會立刻種下因果,而且沒有人能預知因果定律下的結果。

 

知足。人吃飽了,就不會想繼續盛飯菜來吃。

人意識到自己足夠了,知足就產生,人就不會有其他想要的慾念。所以知足很重要。

 

懂得付出,不管能不能得到別人的感謝。不要奢求自己為別人做什麼之後,別人會說謝謝。

一直記得自己做過的付出,會產生自大的心。

 

菩薩常說:只要心中裝滿了愛,就再也裝不進仇恨了。一個人若是心中有愛,他也會用愛相對的對待別人。心中有愛,別人對你有抱怨,你還是用愛回應。你怎麼對待別人,鏡子反射,你會看見你自己的樣子

想想你不愛的人、不愛你的人,其實,他也有對你好的時候。

用愛包圍一切,用愛解決問題,謝謝他過去曾經的陪伴,祝福他未來美好,希望他日後非常順利。

=================

【人間修行】

◆嘴上空慈悲?

◆心要慈悲,行為要慈悲,才是真正慈悲的人

◆「不語」的智慧

◆問心無愧,無須解釋

 

如果你真的慈悲,不僅要心慈,嘴巴也要慈,好好跟人家說。說一次不行,就說第二次,如果幾次都沒用,那就祝福他吧!

不管你遇到惡人還是善人,或遇到AB吵架,都與你無關,那是他們的事,你可以和AB都當好朋友。

智者不語。知道的不說,說了別人也不一定能同樣理解。

修行不語。任何人的修行,不管學到什麼、做了什麼、唸了什麼經、跟隨過哪個老師或仁波切、是否吃素、每日早晚課做多久、……,你學到了,都是你自己的,不需到處炫耀。如果你願意用文字、語言分享,是可以的,但沒必要四處誇口。「心中真正懂,但不語」,其實也是修行的一環。

關懷不語。老人家害怕的不是死,害怕的是家人嫌麻煩、嫌棄他、無依無靠。晚輩要能瞭解,老人家身體承受病痛,他心裡有多害怕。記得多安撫老人家:「我會在你身邊陪你,不要害怕。不要擔心。我會想辦法。我很愛你。你絕對不是我的麻煩。」用行動關懷家人,不叨唸不嫌棄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人生魔考

◆不要在挫折出現時口無遮攔,出了惡口。

◆魔考是自己的。

◆所有別人做的事情,都與你無關,你都不需要承擔業力。

◆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,想清楚因果

 

真修行,遇到困難困境,不會有任何動作。不要在考驗出現時,口無遮攔,出了惡口。任何可能阻擋你回菩薩身邊的事情,都不可以做。

別人做事,與你無關,別人因果不會到你身上,你的因果不會到他身上,你做的事才和你自己有關。因此,別人做了什麼惡行,或對你惡言相向,都與你無關,因果各自承擔。

做任何事情之前,要清楚知道,如果你做了,是否會影響別人的想法、觀念?你的所作所為是否會影響別人,形同共犯結構?好事,盡量做。不好的事,不要做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面對流言惡口..】

今生過得好,可以解決很多事。但很多人卻只是一直回想過去發生的事。人明明活在當下,卻常常一直回想過去,忘了珍惜當下。

對方自認委屈(但那委屈不一定是真實的),他希望他受到的委屈是得到支持的,他需要發洩。對方傷害你的事已經做了,就讓他去吧。不要再一直想已經發生的事了。

不語。如果對方罵你,不要為別人做的事而生氣。別人怎麼惡言對你,都與你無關,因果各自承擔

不語。如果想跟菩薩回家,就要避免再累積新仇恨、新因果

事情對與錯,大家心中都清楚。不語,不代表有錯,不代表默認。

珍惜現在,想想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。

如果心痛,可以求菩薩:讓你沒感覺,好好休息,不要心痛,讓任何事都打不倒你。

你可以告訴菩薩你的委屈和來龍去脈,你可以與菩薩直接溝通,請求菩薩收走你心裡的苦,並告訴自己要勇敢。

你不需要對得起誰,只要求對得起自己方向正確、目標明確,就繼續往前走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只記得美好的,心中充滿感恩】

人人心中有美善,不分過去與現在。

感恩在心造福田,用心付出真心在。」

菩薩永遠看見人善良的一面,這是菩薩的胸襟。菩薩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是美好的,都是善良的。

過去所做的已經過去了,現在可以努力的還來得急。我們所做的一切,在我們心中的美善,是不分過去與現在的。

懂得感恩,懂得將別人對你的好,放在心裡,發自內心的感恩。

當你感受到別人對你愛的付出,接著你可以用這樣的愛,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,同時你也在造自己的福田,把愛傳出去。

不要後悔過去你曾經的付出,因為當下的你都是真心的,只要是真心對待身邊的人,你就無愧於心了。

南海觀音

     南海觀音:法輪常轉心中。人身自在。人生自在。回歸本心。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