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心靈成長的智慧 (17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家人因車速過快而不小心追撞到別台車,被追撞的人無恙,但家人因追撞造成傷勢過重而往生。是否能請神明幫忙官司順利、讓對方定罪?

子容老師:往生家屬心中雖然很痛,但我們無法干預司法,若別人沒有犯錯的證據,要定罪是很困難的,不太可能把沒錯的人關起來。

問:意外發生之前,廟裡神明已提醒家人會有此一關卡,為什麼已找宮廟改運、買了金紙來燒化、還跟神明上疏文、還擲到了好幾個聖筊,為什麼還發生事故

子容老師:

為什麼擲到聖筊?首先,我們無法知道宮廟拜的靈是誰,坐在神尊內的不一定是神明,阿飄也會給聖筊。有的宮廟法師可能跟靈講好,會燒很多金銀財寶給祂,此時要幾個聖筊就有幾個聖筊。

正神大廟的神已經提醒家人有一關卡,但只燒金紙就想買通菩薩或神明,是不正確的方法。

文章標籤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【惡與善,刀與水轉貼自:2017/6/24黃子容的一年愛班幸福團

為什麼要堅持善?為什麼要像水一般的柔軟?
「若說柔軟心與善可以和心魔、魔性抵抗,為何柔軟的善如此難以承受?堅持善為何那麼難?就算柔軟心和善,也不斷被干擾?如何堅忍才能堅持下去?」
你們會看到有些善的人一直不斷的被欺負,那些惡的人可以拿著刀一直不斷的砍你。
刀子可不可以砍桌子?可以。
刀子可以把它砍了,桌子馬上就會變成兩半了。

文章標籤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怎樣算法會圓滿?

法會之後,身輕如燕,多行善佈施,就是圓滿。

行善佈施,不是只有捐錢,言(鼓勵別人或微笑)、耳(傾聽)、身、心、意(祈福)、容(包容),六順佈施,都是做好事。

幫他人祈福,就像滾雪球的意念一般,可以藉此散播善的種子,讓意念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,進而影響別人。

神在做事,神有神蹟。但神蹟給誰?給行善的人。

耕種自己的福田,是真正的「自作自受」、預約喜。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事事不能盡如人意

 子容老師:每個人都會有一階段,是人生很多困難都集中在那幾年。與前世無關,那是菩薩給我們的訓練,都是有原因的。

 只要人還沒往生,天天都可能遇到考驗。每一天、每個人對我們的態度,都是考驗。

 人生的挫折不順,都只是一個過程,不要讓自己陷溺在低潮中,不要讓自己陷溺在「執」與「著」中。

 放下固執、我執,要學習事事不能盡如人意。

 每一事件都是有意義的,只是可能幾個月後、多年後,我們才會察覺。

文章標籤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得饒人處且饒人

有很多事情沒必要弄的太清楚,因為看的太清楚反而會搞不清楚。

 

有些話有些事,點到為止,不需要講的太明。因為人心隔肚皮,自有分寸。

 

得饒人處且饒人,畢竟人不是萬能,誰也沒有權力去定一個是非對錯,一切由因果決定。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當生命到盡頭,你最重要的是什麼

在這次的座談會,老師恭請菩薩後,要我們想一想,當我們生命的盡頭只剩下三個月,我們想到了誰?有甚麼人是我們想看見的?有甚麼話是還沒對誰說的?有甚麼事是我們想做卻還沒完成的?

然後老師慢慢的將時間往前推.....

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個月、一星期,我們會做什麼?想跟什麼人說話?

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、兩天,我們會希望誰陪在身邊?會做什麼?

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、三分鐘、兩分鐘、一分鐘,我們會希望跟誰說話?會想跟誰說對不起?...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幫人按摩推拿之後的除穢法】:
我們的雙手像吸塵器。從事按摩工作或幫人按摩刮痧,穢氣會藉由雙手跑到自己的身上。
假設我們幫人按摩,或碰觸別人的身體,或者工作是要碰觸到別人身體的人,都可以準備粗鹽來淨化自己,避免將別人的穢氣、病氣傳到自己。
1.
準備容器裝粗鹽(粗鹽是乾的):幫人按摩推拿完畢,可將雙手泡在粗鹽中5分鐘除穢氣。
2.
約兩週至一個月需換一次粗鹽。看自己使用的次數多寡而定期更換。

 

文章標籤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大早,我跳上一部計程車,要去台北郊區做企業內訓。

因正好是尖峰時刻,沒多久車子就卡在車陣中,此時前座的司機先生開始不耐地嘆起氣來。

隨口和他聊了起來:「最近生意好嗎?」

後照鏡的臉垮了下來,聲音臭臭的:「有什麼好?到處都不景氣,你想我們計程車生意會好嗎?每天十幾個小時,也賺不到什麼錢,真是氣人!」

嗯,顯然這不是個好話題,換個主題好了,我想。

於是我說:「不過還好你的車很大很寬敞,即便是塞車,也讓人覺得很舒服……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文摘錄自張玉君facebook網誌20120526 心靈成長座談會

本文摘錄自MARY部落格20120526劍潭中心座談會

【如何與「神」的頻率更為接近?】

基本要先「靜心」+「做好事」 !

要讓自己常常「靜下心」與信仰的神對話(平常不多多聯絡感情,緊急時神怎麼幫你),與神訴說你最近的心情或訴苦都可以喔把祂當成良師益友,這樣除了可以沉澱情緒,釋放壓力,還可以讓自己的思緒更加敏銳,處事更有效率,也可以讓我們與「神」的頻率更為接近若最近有什麼事讓你很煩惱,找個安靜的地方光線不要太亮靜下心來恭請你心中的神,說明目前面臨的問題,靜下來,也許會出現很多解決的方法

另外,就像在送履歷表一樣,也像在開標一樣,有好個資格都符合的人,神如何抉擇?當然是看誰平常做好自己,心存善念!!! 因此,把自己做好,盡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,有正向觀念,有善念、存好心、做好事,也可以讓我們與「神」的頻率更為接近。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緣」是關係的意思。建立關係稱為結緣,彼此曾有交涉的關係稱為有緣,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,不涉私欲的關係稱為淨緣;造成眾多的善緣與淨緣,稱為廣結善緣。

因此,就有人在信佛、學佛之後,到處跑道場,見人就結緣,變成了疲於奔命、忙於應酬,毫無原則的護法、說法、弘法。如此出錢、出力而無自修的方法,也沒有固定的依止,從表面看,他們的確是結了很多人的善緣;但事實上他們對人、對己、對道場,都沒有做到比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幫助。雖然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,但不一定處處都需要他們;雖然許多人都可以接觸到他們,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從他們那兒得到有力的幫助。

這種結善緣的方式,就好比用一碗飯布施一個人,可以勉強吃飽,用一石米布施一個人,可以維持半年的生活;相反的,如果用一碗飯布施一百個即將餓死的人,結果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活命。但是,若以此碗飯布施一個人,至少還能使這個人多活一天。因此,若以一斗米來布施一萬個即將餓死的人,固然是廣結了善緣,但結果是沒有一人能夠多活一天。所以,廣結善緣應該是有原則,且量力而為的。如果有力量救濟全世界而不虞匱乏,那就應該無限制、無分別地平等布施,無遠弗屆,無微不至;如果僅有微弱的力量,則應該集中起來,選擇急需援救和護持的對象。比如說和自己比較熟悉、親近、關係較深的人,即家人、親人、師長、友人等為優先;否則,自不量力地去廣結善緣,是不切實際的

若從三寶的立場來說,廣結善緣是指無差別的平等布施。也就是用佛法教化眾生,有教無類,不論程度的高下、財富的有無、權勢的大小、地位的尊卑、智能的深淺,對他們都是有求必應。因此,三寶接受一切供養,絕不挑剔;任何人只要發心供養,不論數量多少,也不論財物品類,都是以慈悲心、歡喜心來接收。此在釋迦世尊的時代,出家弟子便是如此,他們每日托鉢乞食,挨家挨戶,貧富不拘,也不拘食物的種類、質量,有什麼就接受什麼,有多少就接受多少,直至滿鉢或適量即止。這就是以平等心廣結善緣,又稱為「一鉢千家飯,廣度有緣人」。布施他人固然是結善緣,接受布施也是結善緣。

由於一般人的財力、物力、體力、智力和時間都很有限,所以如果盲目無原則地廣結善緣,不但效果不彰,還可能會招致無謂的困擾。有的情形是,雖然自己已竭盡全力,甚至已影響到家庭的生計、個人的健康,但所得的回應卻是令人怨憤、遭人猜疑,如此的結果更可能因此而喪失了信心和道心。世尊曾於《遺教經》中告誡弟子︰比丘乞化人間,應如蜜蜂從花間採蜜,不得損傷到花朵的顏色與香味。

因此,居士們若不自量力地廣結善緣,則三寶雖無意傷你,你卻可能因三寶而受到傷害,求昇反墮,豈不愚癡!所以,護持三寶應該有中心、有重點、有原則。應救濟貧病,但也該有輕重、緩急之分,遠近、親疏之別,不能不切實際,一味地講求平等布施。

文章標籤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轉貼近好事行安網 (2012/05/14)

地藏菩薩說『此文給予有福之人,畢竟世上以言求我者眾,願以自身體驗行者寡--願意省思自身的善知士,此乃最大迷思。』
地藏菩薩:你只要好好的修行,明本心、見自性,我便允你有好樣生活,在現在往後的將來,是絕對可以見到的改善--引善、行善、作改善,並非下一輩子。

大家都知道「東方」是個迷人的的名詞,尤其在「大中國」迅速崛起的此刻,然卻也因其充滿迷思的文化,小起經絡針灸、五行八卦、太極、養生之道,大至禪坐、武功、佛/道之信仰、已蔚為21世紀一股新風潮。身為東方人,自己當然更不可忽略。

所以先從與多數人生活攸關的信仰出處來聊聊。

回朔「佛、道」信仰其迷人之處,可能在於回教、基督教,皆為一神論,但東方宗教不但神佛滿天,又各司其職且是比比可見。

文章標籤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剛往生的家人需要什麼?】

人剛往生時,還不太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狀況,比較難搜尋到往生者需要什麼的訊息。

通常要到往生後第六、七天之後再來詢問,才是比較好的時機。

可以上香跟祂說:「請祂跟菩薩去,有事可以來托夢告知。」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行動不便長輩的保健法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人問達賴喇嘛:「關於人性,最讓您感到驚訝的是什麼?」
達賴喇嘛:
人們,為了賺錢,而犧牲健康。為了修復身體,而犧牲錢財。
然後,因擔心未來,無法享受現在。就這樣,無法活在當下。
活著時,忘了生命是短暫的。
死時,才發現未曾好好地活著。」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己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

有些人就是很喜歡說些危言聳聽讓人害怕的話語,然後讓人害怕之後產生需求,擔心會發生什麼事情,導致身心都受到了傷害。
某些人在某些角色上就是喜歡這樣的扮演,說的話越聳動,感覺自己的能力越強,然後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更多。
有些朋友可能因為害怕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,甚至於可能聽到了某些話而開始產生害怕與恐懼。
不要再聽信什麼恐怖的事情即將發生在你身上,誰又有什麼厲害的預言。
這世界上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,所以你可以相信自己。

文章標籤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有捨有得...
老師:『捨』是我們要做的事,而『得』是菩薩安排的事。

不要管菩薩會給我們什麼好處,該先讓自己學會捨。
功德無相,回饋無量。
所謂的功德『無相』,指的是不需追究我們的善心善款得到什麼結果,重要的是當下我們內心發出的這份善念。
做善事的初發心很重要。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珍愛家人】:沒有嫌棄心的愛

有一位老爸爸想調往生孩子的亡靈,孩子原本是高學歷的優秀人才,畢業後正要開始大展宏圖,卻驚覺罹患罕見疾病,行動快速退化,後來選擇自殺結束生命。

老爸爸涕淚縱橫:「我很後悔一直打他、罵他說『你的病讓我很丟臉、沒面子』,把他當出氣筒。」

往生者透過老師傳達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:「原先的自己意氣風發,卻因為人生遭逢一次次重大挫折而被摧毀,但也不至於想到『面子』。可惜家人的態度,讓他覺得自己是家人的負擔。」

老爸爸一直掉淚道歉,往生者表示願意原諒過往的一切。

但對於老爸爸哭著想去自殺,往生者很無奈:「這是在世的人自己的課題。」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珍惜的課題:珍惜擁有,莫忘初心】

有一位已婚的男士在外認識了令他產生心動感覺的女子,想知道彼此的前世。

老師提醒他:有些感覺是騙人的、是假的,是討債關係的成立。要認知自己的角色,那些感覺是不該存在、也不可以存在的。

菩薩說:你的妻子是你自己努力求來的。當初結婚也是不顧家人反對,義無反顧去結婚。當初毅然決然、不顧一切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標,好不容易擁有了,現在卻因受到外界紛擾所惑,忘了當時的努力、當時的初衷,心中產生拋棄、放棄的念頭,菩薩說:這叫『不珍惜』呀。

老師問:『你喜歡的女生,知道你已婚嗎?』他搖搖頭,他對第三者隱瞞了以婚身份。

老師提醒:『另一伴因為自己有一部份無法給予,而默默包容我們有外遇,所以我們就可以有外遇嗎?就算另一伴願意成全,我們還是錯了。更何況第三者不知道我們已婚,還與我們交往。倫理是菩薩所重視的。在已有婚姻約束的情況下,仍感情出軌,這樣的行為,傷害了另一伴,也傷害了外遇對象。這樣算是雙重罪過呀...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旭日東昇,霞光盈空,又是美麗一天。祈願嶄新的開始,我有新的體悟與收穫。願我能充滿信心,快樂的學習。無論順逆,我都要好好珍惜這一天。
雖然我沒有聰穎的智慧,願我能堅定信心、不懼困難,用奮鬥不懈的精神來突破我的拙劣。
雖然我沒有好的能力,願我能鍥而不捨、不畏艱辛、自我勉勵,深信一定可以迎來進步的喜悅。
雖然我的反應不敏,願我能專注的學習,不著急、不攀比、不氣餒,勤能補拙,一定可以超越自己。
雖然我有滿身的缺點,願我有一顆好學向善的心,勇於改過、努力學習,讓我成為一位合格的好人。
雖然我非常平庸,願我能綻放親切的笑容,少言、多做、多看,多行好事、不見人過,讓我的人生越走越豐盛。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8/12座談會

【關心與控制】 

珍惜、關心是好事。但太過珍惜,缺乏安全感,就會變成控制。內心想要掌控的人,潛意識是沒有安全感的。這樣的潛意識,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來自過去世的欠缺、人際疏離、孤苦無依,因此導致現在沒有安全感。這樣的心靈,需要透過控制來獲得安全感,因此我們會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。但如果沒有合宜的愛別人,散發出來的愛反而會給人壓力,讓人窒息。 

對於家人朋友,不該給予過多的控制。不要一直想指導別人該做這個、不該做那個。我們會提供自己的答案,並希望他們按照我們的方法做。在我們的認知,以為這是關心,實際上他們有自己想做的事。 

有位朋友 曾問 老師:媽媽喜歡喝符水、去宮廟忌改,而且屢勸不聽,該如何讓媽媽停止這些行為?老師給他的答案是:人年紀大了,都需要有宗教信仰。我們很難改變長輩的想法。媽媽如果想喝符水,就讓她喝,沒關係的,不會怎樣,只要有吃正餐就好。媽媽如果想花幾百元做法事忌改,因為金額不大,就讓她當消遣娛樂吧。老師的建議是:該讓我們所關心的人順其自然發展,只要不要偏離軌道就好。 

適度放手,讓彼此有一些空隙在,大家伸展自如,大家都會開心。愈想把對方抓緊,彼此愈不舒服。 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7/29座談會筆記

【善用人心的縮小燈和放大鏡】

不見得前世是好人,這一世就不用面對很多困難和挫折。沒有人是完美的。為什麼覺得人生一再遇到各種大小難題?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把困難點放大,所以覺得那些小點存在。

面對人生各種困難點,小事可以不要放大,大事則可以縮小。如何不把小事放大?老師要我們學會善用人心的縮小燈和放大鏡。

何謂大事和小事?並沒有一定,端看人的心念。試著把大事縮小,只要我們願意用更正面的態度對待,事實上,人生可以沒有大事。相對而言,我們可以用處理大事的謹慎心態,來處理小事情。

若想更幸福,就不要計較,不要比較。人生不是想要,就一定得的到。愈想得到大的,有時會有愈大的失落。

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