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父子關係緊張?】(2014/05)
子容老師:你很愛爸爸,爸爸也很愛你,但你們不喜歡彼此的講話方式。
你以為說出去的話不用負擔結果,但爸爸心會痛,你會後悔。但兩人都不會表現出來。
你們愛對方,卻做出傷害彼此、傷害對方的事。
你們是彼此的一面鏡子,像雙胞胎。爸爸也是你的鏡子。你看見爸爸,就是看見你自己。你討厭爸爸,就是討厭你自己。
爸爸有行為讓你看不過去,不要學!
大家都不可以不經大腦就說話。
當你不跟爸爸一樣的講話方式,鏡子裏的爸爸才有可能改變成像你一樣。
試著告訴爸爸:「請不要那樣說我,我很傷心。」
鏡子裏的爸爸會很內疚,他也會試著改變。
想改變別人,要先改變自己。別人看你變了,他才會跟著變。
嘗試改變你對爸爸的態度,他才有可能改變。
也許爸爸很固執,永遠不改,也沒關係!至少你已經克服了自己不要成為那樣的人。
如果你肯放下身段說:「爸爸,對不起!我太衝動了。」彼此的心裏都會舒坦些。
如果你願意說對不起,你是勇敢的孩子,至少比爸爸勇敢。
你要做最棒的人,你要喜歡鏡子裏的爸爸,你要喜歡鏡子裏的你,才能接受鏡子裏的你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害怕跟父母出遊,會吵架?】 (2016/3/27 FB線上直播)
我們要很開心長輩八十歲了,我們還可以帶他出來走走,這是很大的福氣。
如果你的父母都在,有機會跟他們出去走走,哪怕只是牽著他們的手去公園散步走走,都是人生難得的機會。
不要害怕跟爸媽出門會吵架,人生難免有時候會有一些不合的狀況,就是忍耐、包容、學習接受。
不管你覺得自己有沒有很忍耐,但是難得跟長輩出來,就好好的相處。
很多事情既然老人家沒辦法改變習性、沒辦法改變脾氣,那麼就由我們來改變,因為我們還年輕,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。
我們的彈性也許比較大,所以換我們來學習好了!
============
【媽媽從小到大對我尖酸刻薄,我無法面對她、原諒她?】(2015/03)
子容老師:菩薩給你一個狀況題:「如果你的母親明天就要往生,你今天要怎麼辦?」
「我想…我會回去照顧她。」
菩薩說,所以愛要及時!覺得自己對父母不夠好?那麼就現在立即去做。
現在就要做,沒有藉口。不要等到最後一刻。
有什麼事、有什麼天大的氣,可以讓你氣媽媽氣那麼久?
究竟是誰要學習放下?
菩薩提醒,即使不是你的錯,就算是媽媽對你尖酸刻薄,但永遠只有孩子要認錯,要放下。目的是為了孝道。
孩子認錯,不是指父母親一定對。
而是指孩子跟爸媽起衝突時,爸媽的立場都是對的。你只能配合,因為他是爸媽。
如果硬要父母來跟你道歉,哪有天理?永遠只有孩子去跟父母說對不起。
誰對誰錯,根本不是重點。
不要讓爸媽有遺憾。不要讓自己有遺憾。
為什麼不回去說:「對不起!是我的錯!我年輕不了解…」?
看到媽媽,情緒會崩潰,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。
如果你沒法放下,沒原諒,沒釋懷,回去找媽媽頂撞,媽媽還是會傷心。
需要這樣嗎?你是在報復父母或報復自己?
原諒,是為了放過自己。這世上沒有不能原諒的人。
人可以少賺一點錢,孝道一點都不能少。想到就去做。
和氣生財,孝順的人最有福氣。
============
【爸爸在年輕時犯錯?】(2014/05)
有一些當父母的人,愛自己勝過愛別人。
你了解,就能接受了。
他是你爸爸,這輩子都是你爸爸,不可能可以放手。
爸爸在年輕時所做的事情已經發生,事實不可能改變。父母在年輕時犯錯,兒女都離開了他,這對他已是無形的懲罰。
不管怎樣,他還是爸爸,還是要盡孝道。
就算爸媽傷害過你,終究他們是爸媽。難道因為他傷害過你,就不給他吃飯或照料嗎?
菩薩提醒,該兒女做的,不推諉。
============
【繼母對我不好。我想要繼母愛我?】(2014/5/16)
當你沒辦法真心愛這個人,至少先把繼母對你的不好放下。
人要懂知福,才會惜福。不要等對方改變、或自己快失去,才懂得珍惜。
你可以用語言、用實際關懷,讓她感受到你有把她當媽媽,她才有可能愛你。
不要管別人願不願意?會不會成功?不管對方善意回應與否?踢到鐵板多少次?都不管。
你就是不斷表達對她的愛!也試著告訴繼母:「媽媽,我把妳當媽媽,我很愛妳,好希望妳也愛我。」
用愛做基礎,以愛當作一切的基礎,就算碰到挫折,也沒關係。
人要因為愛而勇敢不斷嘗試。
============
【爸媽離婚後,我很想去看爸爸,但阿姨不喜歡我?】(2015/7/15)
想看爸爸,想買東西給爸爸,不要顧慮這麼多。
只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就好。
你可以去行使你被愛的權利。你永遠是爸爸的孩子!
============
【媽媽喜歡碎碎唸?】(2014/4/27、5/1)
人生,就是無空間限制的修行大道場。
老人家喜歡碎碎唸,無法改。
子女就必須學習接受,學習對父母親包容、尊敬,不要不耐。母女才有機會和諧。
孝順,就是表面上順從。怎樣順從父母的心意?這才是孝道的本意。
==========
【家人不是仇人】(2014/5/21)
善待家人,改變脾氣,不論多生氣。
家人不是仇人,不好的話不應出現在家人身上。
不要醜話說盡,留一點路給別人走。修行路上不是只有你一人,讓別人跟你一起往前走,力量才會大,惡魔才無法靠近。
不要任性、我行我素,爸爸媽媽會擔心。
家人成就你,他們愛你。但不代表他們心甘情願讓你虐待,不代表他們可承受永無止盡的讓你傷害。
不要在最親密的人身上說不好聽的話。愈熟,愈不能傷害,因為他們的心愈脆弱。
============
【如何面對父母過度關心我的感情?】(2014/5/16、5/21)
即使爸媽過度介入,都不可以用自殺結束。
人生當中沒有一翻兩瞪眼的事。孝順、順從父母,還是需要的。但世上無絕對,一定有解決的辦法,讓兩邊都可安撫,就看你的智慧。
人生很多事不一定要做出二選一的抉擇,善用智慧,一定可以解決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請菩薩告訴我,如何中頭彩?到哪家投注站買,比較能中頭彩?】 (2015/2/25)
子容老師:一個人會不會中頭彩,和你到哪家彩券行買沒有關係,和上天要不要讓你中獎有關係。
如果你命中注定會中,到哪買都不是重點。
如果你注定不會中頭彩,不管到哪買都不會中。
中大獎,是人生諸多課題的開始。錢來得快,散得更快。
老師告訴那位朋友:菩薩並沒打算安排讓你中頭獎。
【我很需要中頭彩,這樣才可以把父母接來住,才有錢孝順父母親?】
子容老師:孝順父母親,只需要「有心」。不需等有錢,更不需等中頭彩。
如果真的有心,自己無論如何省吃儉用,不買衣服、少喝飲料、……,每天積攢一點,努力省錢,總是有辦法扶養雙親,或把雙親接來照顧。
孝順的人,菩薩一定不會讓他過不下去、承受生命太多苦難。
只要有心、有行動,菩薩一定會助你一臂之力,關關難過關關過。
==========
【面對父母的強勢,覺得很傷心...】
有些老人年紀愈大,愈沒有安全感。即使父母很固執,是老頑童、老頑固,脾氣不好,都還是我們的父母。
不要因此而說出難聽的話,不要說出氣話。
家人不是仇人,不好聽的話不應出現在家人身上。
愈熟的親人,愈不能傷害,因為心愈痛、愈脆弱。
爸爸媽媽生下了我們,為人子女沒資格頂嘴。對爸媽講話態度還是要恭敬、盡孝道。不論多生氣,不要在最親密的人身上說不好聽的話。
爸媽的個性,一輩子不會放手。
人不願改變,問題就不會改變。
面對父母的強勢控制,子女只能想開點,在不被爸媽知道下做自己。
表面上順從,私下可以做自己。
=========
【先照顧自己的心,心靈才能安定、堅強、勇敢,才有多餘能量幫助親人】
父母總是對我們沒好話、只會說些傷人的話,如果可以,為人子女還是儘量寬容對待,畢竟父母生養我們、有恩於我們。
不看現在,感恩過去。沒有父母生養,就沒有現在的我們。
用寬容心看父母,他的心生病了,可是他不承認,你要安撫他的心。
但你的心也受傷了,先照顧自己的心,然後給自己勇敢,心才能變成堅強的盾牌,接受父母給的刀槍。
讓自己安定,才能幫助父母安定。
面對父母刺人的話語,讓自己的心堅強勇敢不輕易受傷,照護你自己的心,同時不反擊傷害父母。
也許痛哭一場,也許一場旅行,也許做些快樂的事。然後告訴自己:「我堅強的盾牌必須舉起,我要當勇敢的盾牌,只接受,不反擊。」
但心沒辦法一時一刻建造起盾牌,我們都只能給自己一些時間,慢慢建立堅強的盾牌。
不要把苦往心裡吞,告訴菩薩,菩薩都知道。
人生在世,用你的力量可以去幫助好多人。但在這之前,須先把自己的心照顧好。
你的心受傷了,先照顧自己的心,才有多餘能量關照父母、幫助別人。
上天留你在世上,一定或多或少有用處。我們要做的事很多。我們必須一直不斷做,也許沒掌聲,就一直做便是。
如果父母的惡言讓你心痛,可以告訴菩薩:「我可以經歷任何困難,但請菩薩不要讓我心痛,我才能有更多力量幫助家人、幫助社會。」
=================
【靜心面對心靈創傷,自我治療】
父母年輕時,對幼小的我們言語暴力,在外賭博、欠債……等等,甚至曾離家讓自己童年沒有父母,現在他老了,還和鄰居吵架滋事。父母的作為在我們心裡造成很大傷痕。
子容老師說:面對父母帶給我們的心靈創傷,不該不去想,不該一直壓抑著。
我們當然要孝順,但傷痛情緒不能不處理。
我們需要靜下心來,好好去想自己的傷痕。誠實面對自己,自己對自己說出父母如何一路傷害自己。
這些情緒話,無關道德。與內心對話,一次宣洩,把從小到大的情緒一次走完,把內心所有的感受殘忍的挖出來,而這也是自我治療的機會。
然後你會知道,原來自己有多堅強。
然後你會知道,爸媽是你的老菩薩,知道爸媽的言行不對,所以自己不會這樣。
感恩老菩薩以他的人生作為活教材,讓我們引以為戒,免於重蹈父母的人生、免於遭受同樣課題磨難。
先把情緒走完、收回,然後好好孝順父母。
我們都希望父母寧願在,把他當菩薩。
父母年輕時做錯事、傷害我們,但老了還是會討愛,怕我們不愛他,怕我們嫌棄他拖累我們。
老人的行為就像小孩子,所以要很明確告訴他:「我不會離開你,我會照顧你。」讓他們感受到愛,他們自然會愈來愈安定。
===================
【父母講話和想法一直很負面。該如何改變他的想法?】
子容老師:其實父母很需要子女的安慰。有時候,你之前雖已講過安慰的話,但他就是需要你常常安慰。所以子女請多些耐心、多聽父母說話。
對於愈親密的人,要愈有耐心。
爸媽已五、六十歲,觀念不可能改。父母習慣做某些行為(愛跑宮廟忌改、愛吃偏方補品、…),那是他們的心理依靠。爸媽不想改,子女就不要勉強他們改。改變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,心會慌。
爸媽要改變你也不容易。所以,為什麼要改變他?
菩薩說:人勢必要受教訓,才會學乖。不要浪費時間想改變別人。不要過度擔心他。
試著對父母常懷感恩,把父母的話當成上司的話,和顏悅色,表面順從應和,能做就做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面對親人言語暴力,讓自己的心堅強】 (2009/3/24)
有一位朋友,因為從小活在親人的言語暴力,心靈受到很大創傷,在座談會現場潸然落淚。
子容老師開導這位朋友:不管長輩是賭徒、是酗酒、是什麼,為人子女,唯一能做的就是和顏悅色。如果長輩常常用言語傷害我們,用很多難聽的話罵我們,我們要訓練自己堅強,要自己想辦法調適,不去在乎他們說的話,才不會痛苦,這是自己可以努力的。
嘴巴長在別人身上,別人說的話,不好聽還是得聽。任何人聽到不好聽的話,都會不舒服,但是我們要用智慧,把別人難聽的話轉成耳邊風,讓自己儘量不受影響。
甚至可以試著體諒對方,因為他也很可憐,沒有人想靠近這樣的他、聽他掌控。
此外,長輩等於是用他自己的人生課題當活教材,看到長輩這樣,我們得以心生警惕、讓自己不會變成這樣的人,會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像他一樣。當我們從這個角度想,或許我們也能心生感恩,感恩上天讓自己成為一個堅強的人、感恩上天讓自己成為一個言行舉止很棒的人。
==================
【與父母講話會結巴,跟其他人卻不會?】
與父母講話會結巴,跟其他人不會,是因為以前曾講出傷害他們的話,自己知道不對。
講話的語言和潛意識磨合。心理機制告訴自己不可再這樣,怕再次傷害到他們。
你自己心理也受傷了。講話變得很謹慎。這份出發心是好的。
可以告訴自己:「我慢慢講就好。我現在要說的都不是傷人的話。」
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與家人不親近?】
子容老師:與家人不親近,其實自己也佔了很大因素,因為自己也不主動與他們親近,沒對他們談心或關懷。
所以,人生很多事情,還是要先反省自己,先從自己調整起,才能順利踏出改善的第一步。
菩薩提醒:當我們想要得到某樣東西(情感、工作、……)時,都必須先想想自己有沒有要這份東西的能力?如果去承接,自己是否準備好了?否則拿了反而會成為負擔。
=================
【為什麼從小就必須一直賺錢養家?我的人生只是賺錢工具嗎?】
子容老師:賺錢是必須的,物質的。人必須有錢吃飯才能活下去。
肚子餓了想要吃飯,想要,就是欲。人不可能無欲無求,只能少欲少求。
自小到現在,每天不停賺錢養家活口,生活雖然很辛苦,但你是家人所倚賴的生命起動機、生命發電機。這即是很重要的人生意義。
菩薩提醒:勿鑽牛角尖,實事求是。
=========
【父母做錯決定,拖累全家】
子容老師:即使父母做錯了決定,導致全家受拖累,家庭的責任仍是一輩子沒有辦法拋棄卸下的責任。
也許父母有很多業障,但不是用生病呈現,而是用錢財的損失呈現。
錢財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不要抱怨。抱怨只會讓自己很難走下去。
儘量用感恩的心情去看待世間人事。既然無法選擇父母,那麼就慶幸自己有能力扛起並減輕父母的責任。只要父母健在,就是值得珍惜的。
年老的人都開始逐漸承擔過去年輕時疏失所產生的晚年生活和病痛。
年老的父母僅存的正能量愈來愈少,負能量愈來愈多。
為人子女,請多給父母僅存的人生關懷。
=============
【我想出國唸書,家裡負債沒錢?】
子容老師:家裡沒有經濟可以讓你出國唸書,所以勢必要認份。
現在沒有能力可幫家人償還,我們勢必一定要有一份工作,才能讓家裡更好。
用心對待現有的這份工作,以後再換到更好的。
工作做好,表現受肯定,日後要挑好公司才有機會。
抱怨只會讓氣不順、運不好。遇到事情,就是面對、處理。
沒有人是不辛苦的,除了出生在有錢人家。
【那我為什麼出生在這樣的家?】
人本來就是不公平,唯有死亡是最公平的。
生在這樣的家庭,家人就是用這樣的想法、做同樣的事在過日子。
如果家人不改變惡習,你幫他們還了一次,負債還會重複來。
家運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可以撐起來的。先把自己照顧好。
我們只能先把自己顧好,至少要先養活自己,不要成為父母負擔。
=======
【爸爸一直賭博欠債,這些年來家裡很辛苦,內心痛苦......】
人生有很多問題是我們無力解決的。
爸爸賭博惡習不可能改變,但幫爸爸一直收拾善後的媽媽也不可能改變,媽媽覺得那是她的責任。
不要勸媽媽如何對待這個男人,那是她愛的丈夫,她覺得那是她該承擔的責任。
子女能做的,就是安慰媽媽,單純的做讓媽媽開心的事。也許帶她去吃好吃的,買她喜歡的送她,偶爾帶她出去遊玩散心,暫時讓媽媽擺脫困擾。而不是把負能量帶回去給媽媽,還要媽媽反過來安慰你。
你不是每天回去。媽媽是每天都和這個男人相處。
子女的作用,回來就是安慰媽媽,照顧好媽媽。
不要跟媽媽分析道理。媽媽就是知道沒辦法改變爸爸,所以媽媽接受她自己的命運。
為人子女,當然無法避免承擔壓力。如果媽媽要你幫忙還債,你可以選擇要幫或不幫。
你可以說:「我盡力了。我自己的開銷也很大。」子女給媽媽的錢有限,爸爸從媽媽那兒拿到的錢自然有限,他能賭的就有限。你可以適時管制,讓爸爸在沒錢或很少錢的情況下,做比較少的錯事。
但別想改變爸爸的賭性,賭是戒不掉的,只會讓人慾望愈變愈大,到最終全盤皆輸。
讓犯錯的人自己去面對。
身為子女,這一生就是好好安排自己的人生,照顧好自己和媽媽。
人生是自己的,生活是自己的,要怎麼過,自己決定。
生命有終,子女也只能陪伴爸媽到一定時間。在陪伴期間,沒有怨尤。
對於無法改變的人生,不需要讓自己身陷其中痛苦。
==============
【一直被兄弟姊妹拖累,因為父母希望我可以幫忙,辛苦工作存的錢總是得拿出來幫忙還...】
對有些人而言,照顧家人,就是其今生的課題。
家人急需照顧時,總是得有人站出來承擔。
兄弟姊妹有人過得不好,那也是年邁父母的煩惱。
在自己能力範圍內,如果能歡喜做、甘願受,不計較,幫忙減輕父母的煩惱,最有福氣的人還是自己。
應該慶幸自己不是需要伸手向人求助的人,感恩上天讓自己成為有能力、而且有多餘能力足以幫助別人的人。
這世界本來就是有能力、有福氣的人多做一些。
肯付出,不怕苦,給出去的一切,日後必將以其他有形或無形的方式更豐盛的回到自己生命中。
===========
【為什麼父母都是很突然的早死,無依無靠?】
因為父母的時間到了。生命有終,生命有重生。在另外一個世界的父母對你只有諸多祝福。
而背後無所依靠的你,則要學會對生命的堅持,不能放棄,更要學會堅強獨立。日後你的抗壓能力也會比別人更強。
老師順便提醒我們:當我們看見小生命誕生,自己也當了父母,就能體會父母也是如此呵護我們長大,父母恩重如山。害怕失去,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心情和恐懼。人生當中不要等失去才知珍惜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對爸媽離婚、媽媽離家很不諒解】
子容老師:兒女沒有資格處理父母的婚姻問題。只有父母親可以處理自身的婚姻問題。為人子女不該頂撞。
菩薩嚴詞提醒:「子女頂撞父母,這叫逆倫!」
當你一直責怪離婚後離家的媽媽,並批評她只跟其他兄弟姊妹連絡、不跟你聯絡時,想一想,為何媽媽不打電話給你,只打給其他人?因為其他人一開口都是關心媽媽,而你一開口都是責怪媽媽。
子女無權干涉爸媽的爭執跟婚姻,無權批評爸媽的想法與做法。
子女無法改變父母,也不要想改變父母,只能順應著他們,關心他們。
========
【從小與爸爸相依為命。現在爸爸身體欠佳常常需要人照顧,但他堅持只讓孩子照顧,不接受別人照顧。身為家中唯一的孩子,爸爸的堅持,導致自己工作與照顧爸爸無法平衡兼顧。怎麼辦?】
子容老師:他是你爸爸。為了平衡工作和照料爸爸,如果爸爸不願意其他人輔助他,我們只能慢慢讓爸爸習慣性的知道,你真的無法凡事親力親為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,你就要全部承擔。
只因爸爸說不願接受,你就以為不可行。你用講的,說你要找人照顧他,他一定不要。
其實,是可以循序漸進讓爸爸接受的。
先找好適當的照護人選。在你需要工作時,直接安排人照料爸爸,令他知道你真的不可能事必躬親。從一開始的每月安排一、兩次,日後慢慢增加由照護者幫他的次數,讓爸爸慢慢習慣有別人照顧他,其實是可以行得通的。
==========
【爸媽不願去看醫生復健,導致身體行動快速退化。為何爸媽不替子女想?】
爸媽不去看醫生復健,連動都不想動,是因為爸媽沒有求生意志。
子女有想過爸媽身心承受的苦嗎?
人生是他的。選擇是他的。他如果不改變,改變就不會產生。
如果爸媽不想去醫院復健,子女就自己幫他復健、抬手抬腳。
老人家還在世的時候,我們能做一天是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