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垂問:覆。復。負。承。

心覆。心復。心負。心承。如何如何?怎麼去看到這四件事情?

覆而得心。

復而得心,實而得真。

負累而生,負心而真。

承而得生,生而承之。何為何為?怎麼做?怎麼做?

我思:

覆:重覆、覆回、覆答、覆置之上、重置而上、覆蓋、遮覆、障礙遮蔽、覆障、隱藏、覆藏、掩蓋。

如同未修剪的雜草不斷蔓延、任意滋長,覆蓋了大地,就會遮蔽了大地本來的面貌。

如同霉菌在陰暗潮濕的環境助長下,如果不清理,任其滋生,霉會不斷擴大污染面積,覆蓋了物體表面,讓物件失去了本來潔淨的面貌。

如同陽光被雲層覆蓋,但雲層背後的太陽卻永遠保有發光發熱的潛能。

菩薩叮嚀:覆蓋,是執著的問題,什麼東西都覺得一定要覆蓋在什麼之上,要遮覆,要隱瞞,要隱藏,要對抗,這都是一個執著的問題。

 

心覆:我們的心常常任由煩惱無明、貪嗔癡、各種情緒慾念增生,而讓心受到染污,失去了本來的純淨面貌。因為不懂止住妄念,任由自己的心產生各種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進而播下業種,讓業力日漸強大,導致心靈被愛憎緊緊繫縛、被業力重重障礙,而無法離苦。

一層煩惱業障既已造成、尚未去除,在貪嗔癡慾念無止盡的擴張下,新一層的煩惱業障又覆置其上,層層疊疊覆障著本心。

→菩薩叮嚀:像你講的這些念頭、這些貪戀,其實都是跟「執著」有關係。

 

覆而得心:可以怎麼做?

其實本心一直都在,只要能將覆蓋蒙蔽心靈的無明雜草修除,心便能恢復本有的清淨面貌。

時時觀心,擁有自覺力,覺知覺察當下的心念,時時攝心止心,多些包容,放下我執,減少計較,安定自己的心,不隨外境起愛憎,控制自己的貪嗔癡慢疑,不任由慾念、妄心肆意增生蔓延而障蔽了本心,心自然不會被層層煩惱覆蓋,我們的心才不會陷入業障重重之苦,心靈才能解脫自在。

 

自省:這幾個月,我的內心覆蓋滿滿的負能量,對應人事應有的清淨平靜心不存在,只勉強剩感恩惜福心支撐著我。

菩薩叮嚀:感恩心是不會消失的,一定是有什麼原因讓你沒有感覺到。

你的煩惱過多,負面的東西過多,就會讓人沒有感覺。但它其實是不會消失的,當人有感恩心的時候,它其實是會一直存在。

你要去對應一下,看是什麼事件讓你失去了感恩的心、感恩的感覺。重拾心的定位、感覺。

 

復:循環,再,又,周而復始,復原。

何以循環?何為循環?如同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,如同晝夜陰陽的交替,如同月有陰晴圓缺,如同潮汐漲退,如同「水水蒸氣雨水」的循環。

許多大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,都只是暫時的,都會過去,都會重生,都會失而復得或復原。

而最終在大自然的循環過程中,許多現象的本質其實並未變。好比「水水蒸氣雨水」的循環,水的本質並未變,只是因外在環境變化運轉,讓水產生外形的變化。就好比晝夜、春夏秋冬四季、月亮陰晴圓缺的周而復始,但其實太陽還是太陽、地球還是地球、月亮還是月亮,只是大自然外在現象暫時改變了。

菩薩叮嚀:復,是一而再、再而三的,這就是人的貪、人的戀。

一個人的貪、一個人的戀,就會讓很多事情一直不斷地循環。所以這個問題主要要講的是循環的問題。

你可以把這些不好的循環,變成一個必須的循環,春夏秋冬,有無、無有,善惡……等等。我們可以讓這個循環全部都是集中在好的、善的循環。

 

復:面對悲歡離合、旦夕禍福的輪流到來,生命中諸多事件也都是循環的。否極泰來、物極必反,黑暗中有陽光的道來,陽光中有黑暗的降臨,沒有任何事件現象是永恆不變的。

明知一切皆空,我們的心卻常常任由各種外境事件反覆發生的撩撥,而不斷在悲喜之間循環起伏。心被外境牽引,自己無法當心的主人。

→這也是剛剛菩薩講的循環。

 

復而得心,實而得真:可以怎麼做?

面對內心被外境人事變化而不斷起伏,當我們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心,我們會察覺,本心一直都在,只是我們任由自己的心隨外境撩撥而不斷在悲喜之間循環起伏了,沒有好好去控制安住這顆心。

只要願意,努力收攝自己波動起伏的心,當自己心的主人,便能回歸到如如不動的真實本心。

 

負:違背、背棄之意。另意,負擔、負起、荷負、背負。失也,敗也,憂也。

如同人背負沈重的大石頭渡河,會沈入水中,無法到達彼岸。

如同人荷負沈重的包袱前進,會步履維艱,深陷泥沼,無法到達目的地。

→菩薩叮嚀:背負,不管是負擔、承擔,它都有必須要面對的課題叫「放下」。

 

心負:我們的心總是荷負著眾多煩惱惡業,導致內心沈淪於痛苦的深淵,無法自拔。

人心所背負的煩惱,起因於慾望、渴望名利權勢、貪財、貪愛、渴求關注讚賞、我慢、嗔恨、猜疑、嫉妒、比較、計較、見不得人好、怨懟、憎惡、愛執、執取、我執、自私、慳吝、不捨、分別心、好逸惡勞、不想付出、爭奪好勝

為了自己利益,或看不順眼別人,而起了惡心、惡念、惡言、惡行,選擇傷害他人,種下惡業的種子,背負著沈重的惡業惡果,讓自己的心靈陷溺於苦海中,向下沈淪,無法到達解脫的彼岸。

菩薩叮嚀:所以背負著的很多東西,也許是要放下。

為什麼會讓自己陷入苦海當中?當我的眼中看見太多痛苦的時候,其實我感覺不到任何人給予我的愛,因為我眼中只看見了苦。

所以一定要把這些東西、這些苦都放下了,我才能夠看見愛。

 

負累而生,負心而真:可以怎麼做?

到底要如何做,才能讓自己的心不會被比較心、嫉妒心、抱怨不公、憤恨不平、…這些惡心給佔滿,內心糾結苦惱,被煩惱惡業之火纏身呢?如何能讓心靈離苦得樂、解脫業力繫縛、讓心靈重生、向上提升呢?

 

自省1:部門有十幾位同仁,主管常喜歡把工作分配給特定幾人做,而我不計較、不比較的心是有底線的。當事情接二連三都派給我,我的心會從一開始「有同理心願意幫忙分擔」,變成「沒關係!不要計較」,再變成「算了!總該有人做,既然我可以,我來」,到最後整個大爆發:「又不是只有我可以,很多同仁都可以,為什麼一定要我?就算我做事認真,但我身上已經綁了ABC三件事,而這麼簡單的D事,難道就不能分攤給其他沒差事的一堆同仁嗎?」

忍了一段時間,忍無可忍,於是比較心、計較心、惡心、惡念、惡言都出來了:「如果不能分攤工作,我希望這個部門快點被廢掉、大家全部裁員,這樣大家通通沒事做,很好!」造下了惡業的種子。

對於脫口說出這樣的惡話,沒落實菩薩教的,心有後悔。發現自己的善心禁不起多次試煉。

自己有察覺,在比較心、計較心、不滿、忿怒不平心升起的過程中,內心其實深陷糾結的苦海。就算最後以惡念惡言來宣洩,內心糾結還是在,並沒變快樂。

事後想想,這樣糾結的心,其實很亂很苦,不是我想要的,真的很希望自己擁有寧靜快樂心。

心念峰迴路轉的整個過程中,察覺:心最寧靜的階段,其實是最剛開始不計較的時期。

靜思:如果我多看看外界有更多從凌晨忙到半夜、甚至兼雙職、卻薪水微薄的人,如果我能多向下看、向下比較,就會有更多感恩知足心,也許內心就不會糾結於工作量比同事們多很多而感到忿怒不平了。應該感恩上天給我好手好腳、好頭腦、好能力、好工作,感恩做事能力受肯定。公平與否永遠計較不完,每個人付出的層面不一樣,我沒看到,不代表別人沒付出。螺絲釘再怎麼小,都有其無可取代的角色。靜下心來,將時間拉長來看,我會看到更多真實原貌,可能會對自己的計較感到慚愧。心量放大放寬,包容,不要太計較。無論發生什麼事,始終都要保持善心善念。珍惜共生共繫的緣分,不要放大自我的付出,不要輕視他人的付出。做到無我不易,但至少縮小自我。背負煩惱惡業的心才能離苦重生。

菩薩叮嚀:這些都是你自己的心路歷程,菩薩沒有辦法去斷言說這些好或不好。

但是有些東西是你自己衍生出來的,你就要自己想辦法去消滅它們。

你會去這樣想,但未必人家這樣想。你會這樣做,未必人家想你這麼做。這怎麼辦?

怎麼去分「到底是你要我做?還是我要我做?」

其實憑你自己的心,決定怎麼做,你就怎麼做,你不一定要找到標準答案。

如果你的心裡面一直在找標準答案,你會過得很辛苦,因為這世界上很多東西沒有標準答案可以找、可以問,那個標準答案其實是在你心中。

而這標準答案怎麼出現?是你反覆思索了很久,覺得自己沒有過錯,跟反省自己之後,覺得自己這一次可以做得很好的時候,這就是當下的標準答案。

 

自省2:生活和工作有時會看不順眼某些人事,心中升起批判心、惡心。為何看不順眼?因為加入自己的是非善惡好壞愛憎心,甚至曾用言語刺傷他人(例如同學)。

有時不關己事卻亂傳話,讓他人傷心難過,因此造了口業。

 

自省3:面對他人的主觀批判指正,心會難過沮喪,有時會極力反駁,言語來往間,結了惡業(這一生尤其與姑母間的惡業更深)。但其實,對方不了解真實的我、真實的狀況,或者他已經主觀認定,而我也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讓所有人滿意、瞭解,多辯解無意義。

 

自省4:無法融入人群眾生,退縮,心不開,輕易被他人言語眼光擊倒,承受心魔之苦。在意別人評價,渴望別人對我的表現或付出給予讚賞鼓勵,但常期待落空。嫉妒別人得到肯定讚賞或有形回饋,見不得人好。

 

自省5:當績效排序成為裁員依據時,有人將我的績效掠奪成他的,而我則對於某些人被安排可兼顧績效的差事而感到眼紅,現實念頭作祟,績效數字激起人我間的魔性。

 

自省6:妄想而無力落實。想要輕鬆投資賺更多錢,卻不想努力做功課瞭解,導致慘賠的下場。想要的很多,能做到的有限,心不定,被各種想望牽著走,讓紛亂的心改變了命運(例如導致學位唸了九年)。想要更多工作的金錢收入(例如想升遷),卻無能力也無肩膀承受可能同步而來的更多承擔付出,也想逃避責任,內心矛盾搖擺兩頭,糾結苦惱。

 

自省7:不想分享自己辛苦努力的果實,不能忍受有人當Free Rider,認為被人佔便宜,人我界線分明。小氣。短視近利,殊不知上天有其他安排。常導致自己日後後悔、沒貴人相助,嚐到失去更多的業果。

 

自省8:想緊握擁有的家人、財富、工作、時間、機會、緣分,不想失去,最終難抵無常。面對生命苦痛,承受糾結執著之苦。

 

一路反思下來,察覺自己的心被數不清的無明覆蓋,內心常糾結想不開,擔負無量煩惱過人生,短短四十幾載,卻已繫縛著一身惡業。前述所提林林總總,若要讓自己的心離苦得樂,究其根本:心會苦惱,因有「我」皆苦。因為有我,而有人我分別心、有愛憎喜惡心、有慾念、有我執,因而有求不得之苦及各種苦。

所以縮小自己、少欲知足,真的很重要。感恩珍惜、惜福惜緣,知無常而懂放手,也很重要。

另外,很重要的,時時觀心、不重蹈覆轍。唯有心念轉變,業力不起,業障不再,深陷苦海的心才能重生,人生才能重生。如此,背負煩惱惡業的心才能逐漸找回真實究竟的單純與快樂。

菩薩叮嚀:你有感覺到出現的這些,其實都是你心念生出來的,你的善念就要從心裡面去生出來。

你知道心念生出來,都只有善念可以讓它出現。

到後來,你的惡念根本連出來都不會出來,不用你壓抑它。

不是你去壓抑那個惡:「這人怎麼這樣!啊!不要這樣罵!不要這樣想!我不能這樣想他!我不可以這樣想!」

而是你不需要壓抑它,因為你的念頭出來根本就不會有惡,所以你就不用去想要壓抑它。

你說:「這個目標距離自己有點難。」所以要學習,因為多數人們也都不可能這樣、根本不可能做到,那只是目標,那是菩薩道的目標。但是不能說因為我們做不到,所以就不去做。我們要想辦法做到。

剛開始要先拔掉這些惡。偶爾意識到惡出現了的時候:「啊!不行!不行這樣想!」你在做決定時,告訴自己不能這樣想。

到了後來的後期目標,就要告訴自己:「我完全不會這樣想!不會想到那樣。」

你問:「人有辦法做到這樣嗎?」

有!那些出家的老師們其實都會這樣,因為人家花了畢生的時間在做修行這個功課,還有加上他們的歲數,加上他們看的人多了,加上他們接觸的人也多了。

人會有習性,出家人剛開始也會有出家人的習氣,對在家眾也會覺得:「怎麼這樣!不可教也!」想要去教在家眾,他們剛開始一定也會:「吼!這些人怎麼這樣?」教到後來,越來越多人、越來越多人,一百人有一百種習性,沒辦法去管每一個人的時候,就只能順眾生!

順眾生的時候,有人可以做得到,就做到了。有人沒做到,也不關他的事!

不關他的事,不是「哼!不關我的事!」而是:「這些人都是眾生,他們隨著自己的習性在存在著,我就是『看著』這些眾生,所以我可以接受所有眾生不同的面向。他要那樣也可以,他要這樣也可以,都好!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,他們自己做的決定!」

一堂課,有的人很精進,有的人不精進,自己的決定。跟法師有沒有直接關係?沒有!法師還是在做他的事情。

他們為什麼可以這麼看開跟淡然?因為他們看多了,看多了就會學習多。一個人有一種看法、一種習性,你就學學學學,就會變自己的。

因為他們內化謙卑,認為每個人生命當中都可以學到東西,所以他們可以從謙卑當中得到人家身上的東西。不管好的、壞的,一定都有可以收穫的。

所以你會發現有些法師的修養真好,都不會生氣。因為他看多了,接觸多了,他知道這是人性,他知道這些就是習氣,他可以接受人有人性,接受人有習氣,而不會想要去改變這個人的個性、改變這個人的習氣,他是接受的。

當他接受的時候,沒有人是錯的。

當他認為「沒有人是錯的」的時候,為什麼要生氣?他不認為這個人有做錯。

他看多了!他接受每一個人的個性,每一個人的習氣。

你為什麼會生氣?是因為你覺得這個人做錯了,但這個人不覺得自己做錯啊。

這個人在課堂上吃東西,不聽課,走禪的時候亂走……,沒什麼好生氣的!他也在走啊!只是他用不同的方法在走,他也在走。

如果是有人比較執著跟自我意識比較強,就會站起來指正這個人:「你不應該這樣!」可是我們為什麼要指正他?他沒有覺得自己錯啊!

這個修行目標很難!但是需要練習,跟修養累積成。

 

承:承的部首是『手』,代表人雙手承接著。「承」象徵:接受、擔當、負責、承擔、承接。

如同地球上生命物種接受順應了大自然的變化,不斷進行生物演進。

而不能接受順應環境變化的生物,則滅絕淘汰了。因此,接受順應變化很重要。

承,當你的手給我,我把我的手放你手上,你感覺到什麼?「有重量。」還有呢?「賦予了一些期待。」還有什麼?承接跟給予。

你不知道我給了你什麼,但是你知道這裡面有重量,這裡面有很多的期許,這裡面也許有很多的愛,還有很多的無形,還有很多的有形。

一旦承接了,它就會有力量。

一旦承接了,它就會有責任。

一旦承接了,就要承擔。它是一個開始,它沒完沒了,除非這東西自己走,否則它一直落在你手上,你擺脫不了。

所以當這個東西下來的時候,只要他不離開,你沒有誘導這個人走正確的道路,他就會一直變成你的重量。

但你如果想:「這是我願意承接的,我願意承擔,這個重量在我手上的時候,我是很開心的,他給予的也許是我要的愛」,你就會一直承擔這個愛,很開心的接受。

因為他是給予愛、你是接受愛,你就會一直接受著。

但是愛一個人太重,會不會也是一種壓力?

然後,我的手抽離你的手,它不見了的時候,你有什麼感覺?「覺得很輕鬆。」

但是當它走了的時候,你又會覺得?「有點錯愕。」對!你是輕鬆放鬆的,但如果我是這麼突如其來的離開跟放手,你會忽然間覺得,你感覺上好像失去什麼。

所以放手要在什麼時候放手?承接要在什麼時候承接?

難道你要承接到你覺得心理準備好了,我才放?「你要放囉?我準備好了,你才可以放喔。」但是很多時候無常並不是這樣的。

這個部分其實在講的是連接,我跟你手跟手放在一起,就會有感覺,就是一種連接,不管你是做什麼都好,它就是會有感覺的連接。

所以太過於突然的離開跟不離開,都會讓人錯愕,讓人措手不及。

當我們給予的太多,一直不斷地給予,有一天我們抽離的時候,人家會覺得:「你怎麼可以不給了?」

這裡其實都有很多的課題在裡面。

 

心承:我們的心常常因為無法接受無常的到來、外境的變化,或難以接受結果不如預期,讓內心痛苦無比。但縱使不接受,也無法改變事實就已經是這樣了。

接受,心才不會太痛苦,才不會一直籠罩在負面情緒中。

接受,才能好好想想我可以怎麼順應處理,然後轉換心情快快處理,包括處理完事情殘局、處理並重整好心情,放下過去,不記掛在心、不成為疙瘩、不成為前進的絆腳石,才能找到人生的出口。

菩薩叮嚀:給予、感覺、連結,這些產生,都是感覺,都是我們在感覺很多事情,很多東西都記在心裡面了,這些感覺讓人一直不斷地去承受跟接受這些東西。

 

承而得生,生而承之:可以怎麼做?

無論人生走到哪一個點,因緣散滅、無常降臨時,都必須接受,都必須勇敢處理或承擔,隨順因緣而積極往前行,對於過去都放下,人生才有重生的機會

心接受了無常的變化發展,才能靜心下來產生智慧去應對,找到生命出口。

每一個接受與放下,都是一個新開始,都是重新努力累積的新起點。身隨念轉,無執無著心。

全新重生的人生,是新的起點,新的開始,歸零,無怨懟、無仇恨、無癡迷眷戀不捨、無有所執,處處皆方向,處處皆可去,處處皆自在,擁有無限可能,也有能力承接更多可能。

 

自省1:這幾個月面對接踵而來的工作,我的心以「負擔」而非「願意承擔」來面對,導致自己的心一直陷入黑暗和疲累的深淵中,找不到出口。

菩薩叮嚀:告訴自己「應該的」。你在這個位置,你本來就「應該要接受」這樣的工作,你本來就「應該要面對」這樣的壓力。很多東西如果覺得是應該的、本來就要接受的,就不會覺得它是一個負擔了(負擔就是負面的),你就不會有一些負面的情緒,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擔子,你不會覺得這個擔子是你來背負。

 

自省2記得五年前有人做了傷害我的事,菩薩叮嚀:「原諒放下心自在,心中無怨才自在,事過境遷誰無錯,且看未來誰自在。」當時我不解,質疑發生這種事叫人如何能接受?根本是被迫接受!

幾年後的現在,已能體會:接受,只是為了讓自己過得好,找到美好的天空,人生才能重生,人生繼續往前行。至於對方傷害我,誠如菩薩所言,他自己會一輩子記得。

 

自省3記得兩年前家人發生挫敗的事,菩薩叮嚀:「這世界上沒有人永遠做出正確的決定,這世界上沒有人永遠都可以不遇到挫折。就算現在遇到挫折跟困難,也都學習笑一笑,讓挫折過去。學習如何讓自己的心安定跟開朗,接受所有事件的安排。

雖然到現在仍不解為何菩薩會如此安排,心中有失落,但因為家人情緒走完了,他也接受了,所以人生重新設定方向,朝新的方向努力盡心盡力做著,其實他也做得很好。

 

自省4:之前曾因擔心公司變相逼我們走路、內心一直憂慮工作不保,而請教菩薩。菩薩回答:「這份工作沒了,就再換另一份工作。若整個產業沒落,就再換另一個行業。」當時我無法接受:「就是不想失去工作才來問菩薩,怎能說換就換?菩薩您說得也太輕鬆了吧?」

現在理解:其實這才是接受無常的正確心態,失去是正常。就算現在不失去,早晚有一天也會失去、也得放手,人生就是這樣。唯有懂得接受失去、接受趨勢、接受因緣生滅,人生不執著,才不會鎮日擔心無常的到來,也不會苦惱於如何讓無常不要降臨自己身上。對於失去,心能泰然看待與接受,心才能自在,人生才會有無限的新可能。

 

菩薩總結勉勵:心續已久,渴化之有,望之欲念,深如牽引,觀心為照,竟見淨見,續心續力,承之承先。

我思:生命走到至今,任由無明煩惱操控我的心,任由貪嗔癡慢疑等慾念牽引我的意念言行,人生因此不斷遭受磨難困厄和挫折,心被業火繫縛纏身,讓心靈承受極大的苦難,心靈深陷苦海之中。一顆心深深渴望得到佛法智慧的度化,深深渴望得到菩薩的牽引救贖。

所以我更應該要時時刻刻反省觀照自己的心,才能漸漸滅除煩惱妄心,讓心靈解脫,清淨自在。務必要繼續努力精進,解行並重,有心更有力。

感恩菩薩一直沒有放棄無明惡業纏身的我,感恩菩薩這幾年一直耐心引導我、等我進步。我會再加油!

感恩子容老師和觀世音菩薩的叮嚀,讓我智慧增長,心靈富足,法喜充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