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子容老師的座談會上,菩薩給了我一些叮嚀:

學習貴在於從心底面出發,而從心底做研究。

讓心底靜心下來,才能夠有所覺醒以及覺悟。

很多事情不尋求字面上的鑽研,必須從內心感受深度而著起。

  

菩薩問:「應緣而生,因緣而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緣,應何生?因何滅?」

很多時候我們的很多連結,都是應這個緣而產生的。

我跟你之間,可能因為什麼而產生了連結和緣分?

但我們的緣會因為什麼而讓這個關係不見了、消失了呢?

緣分何而生?緣分怎樣才會有滅?

心念而生,因心念而滅,全都在於一心。

這個心有了變化,是什麼讓這個心有了變化?

可能是外在的環境,可能是選擇物件的方式,可能是因為糾紛,可能是因為貪,可能因為價值觀……,都可能會讓心產生了不同的見解。

這個見解有可能是正向的,有可能是誤解。

這個誤解也有可能是正向的,也有可能是負面的、單純的、主觀的,所以誤解了對方而認知對方變了。

一個人的外顯行為,我們從旁而視,很難能夠瞭解到這個人中心思想在尋求什麼、在找什麼。但是漸漸的,可以經由相處,而瞭解到一個人的本性。

當然,一個人的心究竟有沒有端正思維,必須從『中(衷)』看起。而這個『中(衷)』,是從『心』裡面看起。

這個念會讓一個人變,這個念會讓一個人貪,這個念會讓一個人眷戀,就要看在這個念頭的背後,真正影響的動力是什麼,念力是什麼,什麼原因促使了這個人做了改變。

 

本性見心。

你的個性跟心性原本是怎麼樣的,其實都會從你的行為當中反映出來,讓你自己知道說「原來我的本性是這個樣子!」

假設完全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證明你是一個貪心的人,可是今天忽然間到了賣場,大家都在搶奪十元的衣服,那是全新又是從美國進來的,非常吸引人。這時候人總是會覺得:「好吧!那我去搶個十件好了,也不過才一百元。」可能就會因為有些事件而讓你看見自己的本性。

「原來其實我不需要十件一樣的,但是我還是搶了十件」。我就可以從這些事件當中看見我自己的個性和本性。

人不可能無緣無故會承認自己的個性和本性。

我們都會透由在生活當中不斷的遇見事件之後,讓事件的產生,讓我們自己明心見性,看見自己的個性原來是怎麼樣的。

所以,如果你不曾在事件過後反省自己,你永遠看不見自己的本性

譬如我跟人家吵架,罵完了別人之後,我覺得沒事了!可是有些人是罵完別人之後,他回去還會想一想:「我今天這樣罵他,到底對不對?」當他會反省的時候,他其實多多少少都會看見:「原來我今天其實也不應該這麼兇。」那麼他就看見自己的本性。但有些人是不會做這件事情的。
 

歸心性,本心如猶

菩薩相信人性本善,希望大家歸於自己善的本性,回歸到自己的真心。

我們的心後來為什麼變得偏頗了?

是因為我們後來經歷了很多事件,覺得自己輸了,覺得自己受傷了,覺得自己沒有占到優勢、吃了虧了,所以我們的心性會變成暴戾、會變成勃怒、會忽然間覺得很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、……。其實這都是因為過多的慾望造成心性的轉換。

慾望是引人心性變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

慾望有分為很多種,對權力的慾望、愛情的慾望、金錢的慾望、對生命層次權威的慾望、……等等。

菩薩告訴我們人性是本善的。你要不要回歸到善的本質,那是你自己的決定。

有的人說:「我就是這樣!」

那麼你就是『業力』太重,而導致於自己回歸不到善的一面。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謝謝菩薩給我的叮嚀,感恩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